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82170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定位谭毅敏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潮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单一性评价向完整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根据这一变化的英语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以前那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
2、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以下我想就英语课程的变化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谈一点体会。 (一)学习者和探求者。何为探求者?我的理解是:教师把自己教书育人的岗位看作是某些现代教育理论的实验场,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使自己知识广博,头脑聪慧,思维敏捷,理论功底扎实,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强,能写些有份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进而在某些领域内把握一两个制高点。这是
3、最基本要求。 探求者与教书匠是有严格区别的。匠人所以为“匠”,是指他们对无生命的“物”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组装和叠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重复,他们最关注的是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千差万别的生命体,对人不能像对物,像木匠、瓦匠那样,只作程序化的运作和加工,而应当着力去开启人的智力之门,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而有个性地发展。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教师扮演了教书匠的角色。他们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教给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他们只是教书,而很少把自己教书的着眼点放在育人上;他们教上几年书,大体通路之后,便把自己的教案变成了周而复始、
4、固定不变的“老皇历”,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校门、家门,形成了一种有规则的机械重复。 我们的教育生成了这么多教书匠与沿袭多年的僵化的办学模式有直接的关系。近代工业化以来,工业生产的模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受其影响的突出表现是模式化生产。有人说,我们的许多学校不是学校,是加工厂、流水线;我们的许多教师不是教师,是解牛的“庖丁”。不管什么样的“牛”,只要进了加工厂、流水线,统统加工成一种规格的“牛肉”、“牛肉罐头”。我们的教师长期被禁锢在“教育工厂”之中,按照严格的“行政指令”进行程式化动作,久而久之,便成了教书匠。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由教育的“物化”转向
5、“人化”,大力倡导“人本教育”。“人本教育”的真谛是“开发人”,这便需要探求型的教师。探求什么?就当前的基础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其基本要求是: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带领学生主动认知、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求伙伴,师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人,同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提供现成结论的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人。探究教学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格的教育,重视全面发展,重视个性特长,重视潜能开发。 (二)合作者。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
6、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活动。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是每一项事业、每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理论的倡导者认为: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都有各自不同的潜能,这种差异应当得到承认,不同的潜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应得到张扬;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师生之间,特别是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在合作对象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师合作;二是师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合作;二是全程合作;三是全域
7、合作。合作学习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成果之一,它一经问世,便被广泛认可,并被应用教育实践之中。由于合作学习将教学视为多边互动的立体交流过程,而且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因而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较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