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ID:62485685

大小:11.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9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1页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2页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3页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4页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陈向明教授观点综述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做主讲嘉宾。陈向明教授是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环境”专业学习和工作六年,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1-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学者,系Bailol学院成员。曾任北大教育与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北大本科课程改革战略发展小组成员、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陈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2、外籍学校认证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多家教育专业期刊编委。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著作《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界开创了“质的研究”之先河,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著作《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在全国教师教育界和基础教育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她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过系统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教育叙事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权威专家。主题演讲中,她从为什么师范生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大量理论知识还是不会教书,优秀教师所拥有的妙招和直觉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学

3、到?等问题出发,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逐步将思路引向深入,让现场的教师进入了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境界。她以自己的课题详细诠释了实践性知识(英文表示PracticalKnowledge,简称“PK”)如何捕捉和研究。她认为,首先要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界定,包括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等,都得先大致摸清楚,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包括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第三,要注意研究的范式,实践性知识通常秉承解释主义(质性研究)+行动科学(行动研究),以及旁观、中立的解释+介入式的对

4、话和生成等指导思想。第四,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第五,研究过程是演化的、自下而上的,还常常用到求真的悖关于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她先对各类知识论进行了归总: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还有,知识是“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知识是真值的符应论、融贯论、实用论的结合。“知识”比“理论”内涵更加宽泛,“知识”揭露的不是一个先在的存在(如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或本质(如理性主义所

5、认为的),而是有意识行动的结果。认知是一种改变先在事物的动作,认知的价值在于改变先在事物后所产生的结果。先行而后知,行有后果而后得知,知与行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同时,结合大量实践观察,她认为PK具有:灵活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在放与收、动与静、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平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其参与,将自己与学科和学生融为一体等;课眼是PK的一种体现,它是在场者的一种意识状态(外在事物),教师相信“课眼”具有教育意义(信念),是对目的和走向正确把握的结果(正确把握)。在结合传统知识的定义和实践特征的基础上,她将实践性知识定义为: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

6、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enacted)、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可分成6大类:(1)教育信念;(2)自我知识;(3)人际知识;(4)情境知识;(5)策略知识;(6)批判反思知识。该定义强调实践的优先性;质疑“理论联系实践”的提法;反对知识的层级性;捕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状态”,寻找一种对理论和实践同时都有影响的话语方式。PK的表征形式:(1)图式:意象、隐喻;(2)语言:案例、叙事;(3)动作:身体化、行动公式。PK的结构要素:(1)主体:教师,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2)问题情境:必须面临令其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

7、题;(3)行动中反思:必须采取行动来处理这个问题;形成“经验”,具有“做”与“受”的关系(互动性),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连续性);(4)信念:PK虽然蕴含在“经验”中,但可以被提升为信念,被验证为“真”,指导后续行动,并不断调适。PK的呈现方式——打包的形式。(1)“主体”/行动者是教师。教师必须自己在场,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自己行动的方式和效果,才能获得“经验”,并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库”。(2)无法脱离教学情境,情境就在教师的PK之中。教师通常在面对学生这一“伟大事物”、需要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行动

8、力和教学机智;PK的情境依赖性很强,需要用教育叙事和案例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理论论述方式。(3)“行动中反思”反映的是教师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