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55514
大小:6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27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从本学期开始,推行集体备课,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编写导学案。一、导学案的编制流程1、期初由备课组长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打印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2、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一般每两周轮换一个主备教师)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
2、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3、“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4、备课程序: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①个人主备,形成初稿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四段八环”。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
3、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②集体研讨,修改初稿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 、定地点 、定人员。定时间:每周星期日晚(周头会之后)定地点:多媒体教室(每组划定一个固定区域)定人员:该组所有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兼教两科的教师以主科为主,两头兼顾。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备课组长做好人员出勤登记和会议记录。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
4、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答字后,于周一交文印室印刷。④课前熟悉,融入个性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和教科室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⑤跟踪听课,督促落实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同时,导学案在实施过程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以便再次修改。因此,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规定同年级同科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得少于2节。学校将成立专门的督查组跟踪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⑥教后反思,补充
5、总结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5、主备教师还要负责出测试题与家庭作业。数学科每周一测,语、英、物、生、地每两周一测,政、史由备课组长酌情安排。语、数、英、物、生、地等科每周周末要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量约每科半小时。6、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电子稿,期末将纸质文本与电子稿各一份交教务处存档。二、导学案的编写要求(一)导学案的数量要求: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
6、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二)导学案的格式要求: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8开纸,左右两栏,中缝约1.5cm,双面使用。标题类文字均为四号加粗宋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栏目,加实心方括号,如【学习目标】。行距为1.5倍。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页眉部分,包括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的标题、备课时间、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以及学生姓名、班极、组号等。②开头部分,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③主体部分,包括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预习导航、课堂探究、达标检测等;④结尾部分,包括知识小结、学习反思等。(1)学习目标学习
7、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2)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3)知识链接与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