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

ID:62232690

大小:69.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2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早已深入人心。原来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概念名称的变化,而且渗透到“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各个数学领域中。为避免学生对“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审题不清”,作者认为应当在审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尝试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检验反思的习惯,显得尤为必要。从而真正使教

2、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早已深入人心。原来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概念名称的变化,它还渗透到“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各个数学领域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从学生层面上说,因需要牢固的知识,“横向的数学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少学生对-可编辑修改-。“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从教师

3、层面上来说,许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审题不清”,缺少科学深刻的分析意识,应对策略更是缺乏。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点燃学生“解决问题”的火花,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这一内容谈谈认识。一、在提高审题意识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分析问题不正确,那么正确解决问题就成了空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审题,通过认真审题,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如摘录、画图、列

4、表、简化等形式,使学生明确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六年级上册数学与体育中的“比赛场次”就呈现了两种找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尝试列表、画图中找规律。学生在自己整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意识到利用其分析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只要学生有了这种自觉的审题意识,分析问题就不是一件难事。二、在尝试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类数学内容的要求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

5、可编辑修改-。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类数学不仅是方法的传授,更是解题思想的渗透。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习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对于“解决问题”教学,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方法意识,并加以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乙数多的部分,从

6、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学生对“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比较清楚,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培养了解题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分析、推理能力。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自然被激活了。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大致可分为:概念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三大类,其中各种运算定律和求面积、周长的公式就属于规律性知识,在这些规律性知识的结论中,往往涉及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模型,

7、并用数学符号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并分析自己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再-可编辑修改-。进行验证,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一课时,我就给学生出示几组算式,先要求学生口算,然后把其中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并验证下列等式:(8×25)×4=8×(25×4);(17×125)×8=17×(125×8),分析其中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模仿举例,并设法用字母把这一关系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即(a×b)×c=a×(b×c)。最后引导学生用任意数去检验,使学

8、生懂得这一结论不只局限于几道具体题目,其中a、b、c可以代表任意数,从而使这一数学模型得以推广运用。这种学生自己探究、分析、总结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检验反思的习惯数学教材中往往依托例题学习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例题不一定能代表这种方法的全部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检验它们的可行性,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