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

ID:6183547

大小:2.1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5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_第1页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_第2页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_第3页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_第4页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滨水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视角汪自书摘要: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滨水空间和打造景观特色是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难点之一。我国滨水城市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具有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城市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空间的合理利用问题等。基于问题导向的规划思路,提出“安全-生态-景观”的生态规划思路。即:通过城市防洪和工程地质评估方法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向;通过用地适宜性评价明确城市合理的建设空间,强化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通过景观格局和视野分析强化景观节点和廊道保护,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滨水城市合理的空间开发强度。规划运用了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为滨水城市相关规划

2、设计工作提供案例借鉴。关键词: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安全,景观滨水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热点区域之一,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景观打造成为设计师们面临的主要任务[1,2]。我国具有悠久的濒临河流、湖泊和海洋发展城市的传统,城市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3]。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滨水城市具有的资源环境优势更加突出,依赖滨水空间和景观特色的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然而,由于长期的规划缺失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此类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诸如自然灾害频发、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及景观破坏等。从生态角度来看,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着力解决其面临的核心

3、生态问题,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模式,实现滨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6]。本文从我国多个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案例出发,在分析我国滨水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安全、生态保护和景观空间三个系统的规划分析,为相关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案例积累和借鉴。1滨水城市的核心生态问题滨水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共性特征,城市的发展与其濒临的河流、湖泊或海洋关系十分密切。在与水共生共荣的过程中,也面临这一系列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1)城市建设的安全问题:滨水城市因其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临近关系,导致其受到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城市建设范围面临不同程度的洪水淹没风险,安全问题往往

4、是城市规划设计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所处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评估规划区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确保城市规划空间的安全性。(2)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滨水特性赋予城市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滨水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城市建设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对临近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另一方面,生存在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威胁,合理的生态保护空间显得十分必要。(3)城市景观和空间的合理利用:滨水空间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合理规划城市滨水景观和空间利用方式,对于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十分关键。但是,在

5、我国由于历史开发的原因,城市的滨水景观往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的发展与滨水景观的关系不明晰,通常是无序的盲目利用,导致滨水景观的破坏,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引导。2规划方法概述滨水城市安全景观生态2.1规划总体思路图1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视角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分析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问题导向的思路出发,以生态的视角全面审视规划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滨水城市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应紧紧围绕“安全-生态-景观”三个子系统,着力解决每个层面的核心问题,保障滨水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2规划技术路线基于生态视角的滨水城市规划设计,应从该类型城市面临的核心生态

6、问题出发,基于问题导向的规划思路,从城市“安全-生态-景观”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遥感和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作为滨水城市规划设计的前置条件和重要依据。技术路线图如下。图2滨水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技术路线图3规划技术分解及案例3.1城市安全与防护体系3.1.1城市防洪安全图3洪水淹没范围分析在GIS中通过高程模拟,得到不同洪水频率下面临的城市淹没威胁。结合城市防洪标准,相应标准淹没线以下的区域应限制城市建设或进行必要的防洪措施,以应对该地区洪水安全威胁,确保滨水城市建设的安全。在广西柳州某片区规划中,通过柳江不同概率下的洪水水位分析其淹没区域,辨识洪水淹没高风险区域,以便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或提出

7、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3.1.2工程地质条件辨识区域地震断裂带分布,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范围和地质灾害点分布等。上述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时应尽量回避以上区域,并对这些区域加以保护;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的工程建设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广西柳州某片区规划为例,应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山体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合理避让穿越区内的地震断裂带。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