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

ID:6179453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_第1页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_第2页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_第3页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建设一、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职业教育强国相继对原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了重构,确立了基于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美国建立了渗透式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学生按照职业准备实践、职业集群课程、职业路径课程等依次学习。德国等制定职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培养内容框架,院校根据实际需求将具体学习情境用于课程教学。芬兰等细分职业素养构成并具体化到课程。加拿大等实施针对性教学,与知识技能课程并列,单独开设个性化的职业素养课程[1]。很多国内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

2、究与实践。程红兵提出建立校本重构的基础课程、人文素养拓展课程和个性化特需课程。王禾玲提出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2]。虽然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路径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开放式、融合式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类真实、仿真或拟态环境中学习,促使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二、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学海无涯(一)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高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拓展面较窄,素养教育遇到阻力。学生上课接受文化知识较慢,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师生常常陷入“各唱独角戏”局面,课堂教学

3、失控、失真。(二)教学内容设定有问题,学生缺乏专业认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在课程目标、内容设定上应当有别于中职和本科,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很多院校没有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系统布局,没有按照职业素养要求组建课程,要么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要么是照搬本科模式。学生就业意愿虽然强烈,却缺少对所学专业的职业情感认同,缺乏对职业发展的主动规划,毕业以后1~2年内离职率较发达国家相比高出许多[4]。(三)内容单调,体系失衡,职业素养教育结构错位。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多按照“学科系统逻辑”编排,即便是“项目导向”,也仅仅是把章节更换成任务。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

4、,忽略了学习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学生体会不到真实工作过程中内含的职业素养,仅仅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得不到职业素养的有效积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虽强,但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的期望,产生结构性错位,企业满意度不高。(四)形式固化,评价困难,职业素养教育存在功利因素。由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课程实施还是以专职教师为主,基于企业真实场景的现场教学较少。即便是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往往也是承担课时比重较少的技能型较强的“企业现实需要”培训类、实践类课程。评价时重结果、轻过程,偏向于对学生规定动作的考察,对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考虑较少,忽略个体成

5、长差异性,造成评价失准。三、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2019年,李克强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讲到,“希望大家注重培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这是成为人才很重要的素质。”[6]其实质就是要求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麦可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离职率高达40%多,因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原因不足10%,职业素养的原因达到了90%[7]。可见,企业用人需求

6、从过去的“技能外延式”逐渐向“素养内涵式”倾斜,更需要有职业“灵魂”的员工。知识更新速度快,体量大,并且选择依据不清晰、规范,教学内容很难取舍。只有将课程内容从以知识逻辑为依据向以促进核心素养形成为依据转变,才能对学生发展提供更好、更有质量的保障。四、职业素养构成要素和内容模型(一)职业素养构成要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职业素养研究,欧盟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开职业素养研究,美国就业技能委员会提出21世纪劳动者具备的5大工作场所能力和3个基础能力[8]。夏飞认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9]。《中

7、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提出了18个方面的素养指标[10]。本文在综合借鉴各学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调研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企业用人4学海无涯标准,认为职业素养应具有岗位对从业人员有不同要求的职业性,知识技能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成长性,性格情感、意识动机、责任担当可通过“后天教育”改变的可塑性,需要长时间积累、沉淀和升华的长期性,一经形成,短时间内不易发生改变的稳定性,随着环境和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变化、改进和提高的发展性。具体表现在价值理念、意志品质、团队意识、终身学习、职业信仰、敬业精神、执行力等27个方面。(二)职业素养内容模型构建

8、。美国麦克利兰提出“职业素养冰山理论”,认为人的个体素质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部分主要是知识、技能等外在表现,隐性的部分主要是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