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7964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措施摘要:企业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的一种系统方法。在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选择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编制模式和方法,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企业的预算考核体系。这些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将有助于预算管理全面有效的编制和执行。关键词:
2、企业战略;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企业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的一种系统方法。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很多企业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作出不少贡献,但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进一步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所需。因此,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的改进措施对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4学海无
3、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措施摘要:企业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的一种系统方法。在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选择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编制模式和方法,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企业的预算考核体系。这些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将有助于预算管理全面有效的编制和执行。关键词
4、:企业战略;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企业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的一种系统方法。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很多企业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作出不少贡献,但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进一步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所需。因此,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的改进措施对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4学海
5、无涯1.1未充分利用企业ERP系统。企业中,未充分利用企业ERP系统的主要原因是,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财务部财务人员还是其他参与预算工作的员工预算管理意识都很薄弱。企业管理层将预算的大部分工作委任给财务部,认为预算就是简单的财务工作。而财务人员还未转变财务观念,一直从事传统会计工作即核算型会计,并没有向管理会计转变,没有认识ERP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并未对ERP系统中预算管理模块进行深入学习。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和受计算机技术水平限制,并未充分利用ERP系统。ERP系统下对预算的控制和监督功能未能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影响
6、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1.2预算编制模式单一。企业预算编制模式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三种,自上而下模式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保证了整体预算目标的完成,反应速度快,因此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弊端也存在,而且弊大于利,其一,基层员工参与预算编制的工作较少,没有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未听取各部门意见直接决定企业预算目标值,会使得员工产生抵制心理,不配合预算工作,降低预算管理的作用。其二,因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部门实际运行情况不了解,各项预算指标的下达并不符合企业各部门的实际经营情况,导致预算目标脱离实际,
7、可执行性差。1.3预算执行和监督不到位。从企业的全面预算现状来看,企业并没有把整体预算要求进行具体分解,各个部门也不清楚本部门预算的具体情况,更无从谈起对各项目的合理编制。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原来的预算目标和预算管理路径与企业战略目标就会产生背离,此时需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调整,不能在僵化地执行原有的预算。此外,预算管理办公室没有有效发挥其监督、审核、控制等职能,对各执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未做到及时跟踪,在管理上还是事后控制的状态,所以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1.4预算考核体系不完善。1.4.1预算考核指标不全面。目前企业预算考核
8、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两大类。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没有考虑到销售收入及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生产量、制造费用、三项期间费用、研发支出、采购成本、企业现金流量等指标。管理指标仅包括市场经营管理、合同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