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

ID:61646218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6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尝试李昌发  过渡湾中心学校湖北省保康县  邮编:441600摘要:笔者将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遇到的困惑从教材的编排、实验的效果和可行性、课程间知识的整合、新教材与多媒体教学、新教材与农村的教学实际的契合等方面的问题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难点重点多媒体化学实验与化学概念和原理化学语言化学实验与环境污染农村教学实际学科知识间的同步笔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惑,也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我现将它们写出来,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困惑一:教材中有关化学语言的知识过于集中,难度也相对集中,知识

2、落实难度大。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集中于第四、五章。学生学起来困难,也难以落实,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尝试:分散难点,逐步落实。由于化学语言相对独立,只要稍加改编,就可以单独进行教学。进行如我在上第二单元时,就讲元素符号的写法,记忆方法,并在一周后检查过关;化学价的识记放在第三单元开始时进行,也在一周后检查过关;在第四单元落实化学式;在第五单元落实化学方程式。这样将化学语言的学习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侧重,分散难点,逐步落实,学生对化学语言的掌握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困惑二: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等概念过于抽象,仅凭教材中的几

3、幅图片、示意图和教师常规教学方法,难以给学生留下清晰印象。往往是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费力,效率低、效果差。尝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笔者在讲分子、原子一节时,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原子又重新构成分子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区别,效果良好。又如:我在讲授“离子”一节内容时,flash动画展示了Na原子失电子,Cl原子得电子变成离子的过程,学生对离子形成、离子概念理解非常透彻。(我制作《离子》课件在2007年获襄樊市课件评比一等奖,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谈多媒体在化学中的运用》在2007

4、年保康县组织的“两个一”展示中获得一等奖。)困惑三: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不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有的还可能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上册教材P105页示实验(6—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需要的时间长,看不出明显效果。教材中的面粉爆炸实验,笔者做了几次都没成功,在其它化学教师中了解了一下,也没有做成功的。还如:用红磷测定空气成分时,由于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伸进集气瓶时使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逸散,结果误差很大;同时,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又造成了污染(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室内都没有安通风厨),损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尝试:笔者在做木炭的吸附作用时,曾

5、尝试用试管装红墨水,然后加入木炭粉(或活性炭粉),震荡后,将一团棉花塞在试管口,再用玻璃棒推向试管底,水立刻变成无色,所需时间短,但效果却十分明显;做面粉爆炸实验,我用了一个较大圆柱形盒子,在盖子下面套一层纱布,里面放上面粉,再在盒子下面放蜡烛。当点燃蜡烛后,盖上盒盖,用木棒敲击盖子,爆炸就发生了。做空气中氧气成分测定实验时,笔者尝试用白磷放在试管中加热,又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硫酸铜溶液,误差小,又环保。困惑四:教材中多处地方由于缺乏对比实验,使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很吃力。如新教材37页演示实验(2—5)中,由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演示实验来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6、笔者认为它对学生没有说服力,反而会使他们误认为是MnO2和H2O2反应放出的O2。如为了说明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速率不同,教材仅在上册第51页图3—9的一个示意图予以说明,笔者认为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尝试:如果用双氧水制O2讲催化剂的概念,可以先将H2O2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验证,然后再做教材中实验。如果选用KClO3,则可继续沿用老教材的实验。经过对比,使学生明白不加MnO2,也可以制出O2,只是速率不同罢了。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在讲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关系时,我们在教材P49页实验基础上,增加一杯热水,做对比实验就可以了,在时间上仅仅增

7、加了半分钟。困惑五:学科间知识不同步,造成学生学习障碍。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教师问到:“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换成蜡烛行不行,为什么?”时,学生一脸茫然。因为他们在物理新教材中还没有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他们自然不明其中的原理。尝试:教师带一个盖上有小孔的较硬塑料瓶,问学生:我不采取任何措施,将小孔放在水面上,水能进去吗?(生答)怎样水才能进去?(生能顺利说出方法),然后教师将瓶子捏瘪,放入水中,水进入瓶内,接着教师又问: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刚好与什么相等?解答此问题后,学生会豁然开朗。然后教师用蜡烛做对比实验,加深学生认识。困惑六:教材中演示实

8、验可见度低,效果差的问题。如下册教材50页演示实验(10—2),让学生闻硫酸、盐酸的气味,下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