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方法的点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教学方法的点滴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发挥情感的积极因素,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所以,
2、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一旦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观察等形式把枯燥的教学变成实用性、愉快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行为,唤醒
3、学生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好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适当操作情操,以动启思,以动促思,如推倒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可操作,拼摆出长宽和高各不同的长方体,再引导观察,寻找规律,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自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
4、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互动、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等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数学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是一个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点拨,通过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挥,以探索精神实质的过程。因此,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观察数学规律的探索中把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如教学“圆的面积”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学生可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
5、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合作、交流,激发了对面积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形成。 《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只有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实践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起来。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为学生准备若干圆柱和圆锥
6、体积,组织学生做盛砂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柱的体积有联系,并且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有了实验基础,圆锥体积公式就能顺理成章掌握,有关圆锥体积等实际问题就迎刃而解,把朦胧的想法转化实在的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的特征不同,认知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思维策略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及时、全面了
7、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内容,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教学,尽可能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进行分层分类处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困生,可将课本上的选学内容,选作题和思考题一概不要求他们学习,只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就能确保他们“吃得了”、“能消化”,力争达到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
8、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综合能力程度。这样根据难易不同与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教学有很多教学方法,关键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总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找出最适合学生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