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ID:61565847

大小:28.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2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过程中注意诵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

2、,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文本研习,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知作者写作此篇的心情,体会并学习他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里有数不清的传世佳作,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们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

3、学习了诗歌鉴赏,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积累。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诗的世界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慷慨纵横,又不可一世之概”的杰出词人------辛弃疾。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课文下注释①和印发下的有关背景材料回答)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

4、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设计说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含蓄的典故,并能体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抱负。)三、朗读,疏通文字。 1、学生读  2、教师纠正读音、断句  3、齐读(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四、解题永

5、遇乐,词牌名,双调,104字。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五、鉴赏词作,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

6、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裕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

7、,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