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

ID:60909461

大小:72.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0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知目:熟文的基上背文。能力目:能“数、、直、兵、”多的,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情感目:学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重点:多的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点: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的理解。教学方法:分析,指背。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文。教学程:一、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

2、多助,失道寡助”成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来学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介学生可合注①及文后关于孟子的介来了解。三、熟文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真听,同真看文,注意一些字的音和写法。第二遍,学生跟着音。2.学生各自朗文。3.教出示投影内容,学生掌握字的情况。4.根据拼音写出相的字,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piǎo()(3)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6)庠()序之教(7)

3、()白者不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莩(3)túnzhìxù(4)cù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xiáng(7)bān通假字,同“斑”(8)悌5.学生各自朗文。了解文意。四、布置作熟文并背文。第二课时1⋯⋯⋯⋯⋯⋯⋯⋯⋯⋯⋯⋯⋯⋯⋯⋯⋯⋯⋯⋯⋯⋯⋯名校名推荐⋯⋯⋯⋯⋯⋯⋯⋯⋯⋯⋯⋯⋯⋯⋯⋯⋯⋯⋯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并作阅读提示提问:这次对话

4、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

5、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

6、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

7、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2⋯⋯⋯⋯⋯⋯⋯⋯⋯⋯⋯⋯⋯⋯⋯⋯⋯⋯⋯⋯⋯⋯⋯名校名推荐⋯⋯⋯⋯⋯⋯⋯⋯⋯⋯

8、⋯⋯⋯⋯⋯⋯⋯⋯⋯人民死活的?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是从反面明使民加多有的度。提:一段用什么方法行理?狗彘食人食涂有莩罪于年成不好明确:比涂有莩比刺人而之罪于武器三、教引学生通回本所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指学生背1.构:民不加多的疑;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2.善用比(学生可背局部何比有关的部分)3.气充沛(学生背排比句式)学生(背)文。四、布置作熟文。做三。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文言知,做后,行,全文行小。教学程:一、学生背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