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20306
大小:201.9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0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易错剖析及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物理动量定理易错剖析及解析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1.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O点离地高度为H。现将细绳拉至与水平方向成30,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到达最低点,细绳刚好被拉断,小球水平抛出。若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1)求细绳的最大承受力;(2)求从小球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细绳对小球的冲量大小;(3)小明同学认为细绳的长度越长,小球抛的越远;小刚同学则认为细绳的长度越短,小球抛的越远。请通过计算,说明你的观点。【答案】(1)F=2mg;
2、(22m2gL;(3)当LH)IFmgt时小球抛的最远2【解析】【分析】【详解】(1)小球从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sin301mv220小球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Fmgmv02L解得:F=2mg(2)小球从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IG=mgt动量变化量pmv0由三角形定则得,绳对小球的冲量IFmgt2m2gL(3)平抛的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HL1gt22解得x2L(HL)当LH时小球抛的最远22.如图甲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x≤l、0≤y≤2l的矩形
3、区域中存在交变匀强磁场,规定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方向为正方向,其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B00和T均未知。比荷为c的带正电的粒子在点(0,l)以初速度v0沿+x方向射入磁场,不计粒子重力。(1)若在t=0时刻,粒子射入;在tl的区域施加一个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在tT0时刻(3)若B0=,T04lcv0入射的粒子,
4、最终从入射点沿-x方向离开磁场,求电场强度的大小。【答案】(1)B0v0;(2)T0l4v02cl;(3)En0,1,2L.v02n1cl【解析】【详解】设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则由题意得qcm(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运动半径为R,根据几何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得:Rlqv0B0mv02R解得B0v0cl(2)设粒子运动的半径为R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0mv02R1l解得R12临界情况为:粒子从t0时刻射入,并且轨迹恰好过0,2l点,粒子才能从y轴射出,如图所示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5、T,则T2mlqB0v0由几何关系可知,在tT0内,粒子轨迹转过的圆心角为2对应粒子的运动时间为t1T1T22分析可知,只要满足t1≥T0,就可以使粒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都不在y轴上。2联立解得T0lT,即T0;v0(3)由题意可知,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的运动周期为T,则T2mlqB0v0在磁场中,设粒子运动的时间为t2,则t21T1T44由题意可知,还有t2T0T044解得TT,即T0l0v0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在电场中,设往复一次所用的时间为t3,则根据动量定理可得Eqt32mv0其中t3n
6、1T0n0,1,2L24v02n0,1,2L解得E2n1cl3.在某次短道速滑接力赛中,质量为50kg的运动员甲以6m/s的速度在前面滑行,质量为60kg的乙以7m/s的速度从后面追上,并迅速将甲向前推出,完成接力过程.设推后乙的速度变为4m/s,方向向前,若甲、乙接力前后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不计阻力,求:⑴接力后甲的速度大小;⑵若甲乙运动员的接触时间为0.5s,乙对甲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9.6m/s;(2)360N;【解析】【分析】【详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甲v甲+m乙v乙=m甲v甲+m
7、乙v乙v甲=9.6m/s;(2)对甲应用动量定理得Ftm甲v甲-m甲v甲F=360N4.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也适用于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运动,这时两个定理表达式中的力均指平均力,但两个定理中的平均力的含义不同,在动量定理中的平均力F1是指合力对时间的平均值,动能定理中的平均力F2是合力指对位移的平均值.(1)质量为1.0kg的物块,受变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在2.0s的时间内运动了2.5m的位移,速度达到了2.0m/s.分别应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求出平均力F和F的12
8、值.(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速度由v0变化到v时,经历的时间为t,发生的位移为x.分析说明物体的平均速度v与v0、v满足什么条件时,1F和F2是相等的.(3)质量为m的物块,在如图2所示的合力作用下,以某一初速度沿x轴运动,当由位置x=0运动至x=A处时,速度恰好为0,此过程中经历的时间为t2m,求此过程中物块k所受合力对时间t的平均值.【答案】(1)F12xv0v122kA=1.0N,F=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