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69306
大小:8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6
《最新金贵要略心得体会复习课程资料讲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广饶县中医院高兆佐《金匮要略》,是中医必学的“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金匮要略》,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金匮要略》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
2、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金匮要略》对于中医的学习如此之重要,因而我们理应认真学习它,学好它。对于《金匮要略》的学习
3、我自有一些感受和体会:一、扎实古汉语功底《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其行文形式自然是古汉语文原文,字体亦为繁体字。这一方面使得许多学生和学者望而却步,成为学好《金匮要略》的一大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打好文原文基础,多认识和记忆一些繁体字,学习古汉语中的多种语法形式,如“省文”、“倒装”、“插叙”和“举宾略祖”等,这样才能在字面上看懂、读懂原文,为学习和理解《金匮要略》奠定基础。二、熟读、背诵原文熟读原文是学好《金匮要略》的基本功。也只有掌握了汉以前“省文”、“倒装”、“插叙”和“举宾略祖”等文法才能读懂弄懂文章。然
4、而,更重要的读法还在于读熟各经的提纲,有方有证的条文,重要的辩证条文等,必须读到烂熟、记忆和背诵。例如各病篇中应牢记其各证的脉象、辩证、方药和治法,其各类证治的原文也应例举出来。三、掌握各类病症之病因、病机、症候、治法、方药及方义《金匮要略》中论述了众多三阴三阳病症及疑难杂病类型,而只有系统地掌握了各种病症的病因、病机、症候、治法、方药及方义等才算真正了解了此病症,才能为学习和运用提供依据。例如肺痿病篇中,“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
5、重亡津液,故得之”是为肺痿病的病因,其病因为上焦有热,“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可知肺痿病的脉证为数虚(浮大无力),其证候为咳嗽、多唾浊沫,治则选用益气养阴清热,其证治对于肺气虚寒用甘草干姜汤治之。四、深度总结和学习(1)掌握一类病中的各种证治与方法如腹满病篇中,腹满病辩证为寒、热、虚、实,其证治又分为①里实兼表寒症,方用厚朴七物汤,表里双解,行气除满;②里实兼少阳证,方用大柴胡汤,表里双解,以攻下为主,兼解少阳之邪;③里实胀重于积,方用厚朴三物汤,行气消胀,通腑去实;④里实积胀俱重,方用
6、大承气汤,峻下燥结,荡涤实热;⑤虚寒饮逆,方用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散寒止痛,;⑥脾胃虚寒,方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⑦寒实内结,方用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等。(2)掌握每一种病证的治疗特点如湿病篇中,治疗风湿为患,要用发汗之法,但必须微似汗出,以使阳气缓缓蒸发而不骤泄,则风与湿邪俱去。又如虚劳病篇中的虚劳腰痛,方用肾气丸,其组方中干地黄八两,桂枝、附子各一两,用干地黄补肾阴加强肾气,用桂枝、附子少火生气,补助肾阳,故肾气丸是为补益肾气,阴阳双补之方。还有肺痈病篇证治的邪实气壅,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其方中用大枣,大枣的功
7、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正气,所谓“扶正以祛邪”,强调了正气的重要性。(3)对比记忆找异同《金匮要略》中在各类病证中又分为不同方药病证,通过对比同类病证中的相似病证,找出异同,可更有利于对各类病证的学习、了解和记忆。例如在痰饮咳嗽病篇中,痰饮病又包括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虽然它们都为水气饮邪停于身体某处而致病,但又各有不同,其中痰饮为水走肠间,水饮由上到下;悬饮为水在胁下,病邪不上不下;溢饮为水溢四肢,支饮为水气凌心射肺,由下入上,病势较重。所以其证治中的各治方和治法又各有不同。(4)深化中医学思想,感悟其中真谛《金匮要略
8、》是重点研究疑难杂病的著作,我们对它的学习要以牢固的中医基础作为根基,以中医学的眼光和态度去刻苦钻研,要善于联系所学过的所有中医学知识,并结合自身的思考和感悟去学习和研究。不能简单、片面的看待问题,妄下结论,要时刻深化五行和阴阳学说,以此为依托,对杂病进行体统而全面的研究和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