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2837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探析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心理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心理因素 【摘要】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更进一步讲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关键词】影响因素;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自身的心理因素表现形式(一)自卑心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自卑心理,自卑自己的成绩没有别的同学好,自卑自己的能力没有别人的强,更自卑
2、自己不如好的同学受到老师的关注等等。在面临问题时紧张,慌乱,畏难,对自己能否解决问题没有信心,从而表现为不能认真的审题,不能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急于推演,这样就造成了思维的呆板,出现解题出错。(二)依赖老师的心理6经调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范硬套。(三)匆忙解题,急躁的心理1.没有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有弄清楚哪
3、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等。2.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3.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思维定势在长时间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
4、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化和习惯性的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五)偏重结论的心理6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解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的现象。(六)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1.课堂不能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应该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
5、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2.课堂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时产生误区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提高能力。3
6、.缺乏学生主动参与,主体地位摆不正6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
7、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消除学生解题时的不良心理因素的措施(一)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可能遇到都是同一类的学生,问题的轻重与否、缓急与否教师都应该有一定的分寸。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充分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
8、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6(二)把握学生学习心态,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