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4533
大小:3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30
《tpack框架下教师专业素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PACK框架下教师专业素养探究 [摘要]面对如何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技术去促进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这一挑战,MatthewJ.Koehler和PunyaMishra提出教师必须获得并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这一解决方案。TPACK教师知识框架引起了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培养方式和策略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在河北省遵化市某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素养研究。实验表明教师应当具备与TPACK相关的7种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富有成效的五种培养策略。[关键词]TPACK;教师专
2、业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25-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05一、引言16TPACK框架下教师专业素养探究 [摘要]面对如何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技术去促进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这一挑战,MatthewJ.Koehler和PunyaMishra提出教师必须获得并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这一解决方案。TPACK教师知识框架引起了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培
3、养方式和策略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在河北省遵化市某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素养研究。实验表明教师应当具备与TPACK相关的7种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富有成效的五种培养策略。[关键词]TPACK;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25-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05一、引言16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对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4、而且也是确立教师专业技术地位的根本。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开始由学科知识为中心逐步过渡到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相容的阶段。自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以来,国内外在不断探索基于多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召唤下,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教师要拥有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技术去促进和加强学生学习的素养和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路程曲折而艰难,研究者们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但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现,譬如在WebQuest阶段和TELS阶段,人们发现这种整合方式虽然有效地提供和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和
5、探究的机会和积极性,但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师引导和提示,学生经常出现偏离主题、浪费时间的状况。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atthewJ,Koehler和PunyaMishra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CK)基础之上创建并提出了教师必须获得并发展的(Technological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的提出为解决数字化时代课堂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法案,为重新定位与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也进一步确定了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
6、整合中的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技术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并为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结合TPACK教师知识框架,探讨与解析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养的新时代要求,并结合河北省遵化市某中学的实践研究总结了富有成效的教师TPACK专业素养培养策略。二、TPACK简介16教师TPACK知识框架是在反思WebQue8t整合阶段和TELS整合阶段缺陷的基础上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J.Koehler博士和PunyaMishra博士提出来的,是对如何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教育技术去促进和加强学生学习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
7、,旨在弥补两者只强调“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教师所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缺陷。TPACK是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PCK)基础上通过加入技术元素而建立和发展的,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与技术知识的交互与融合,描述了教师对技术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二者如何交互以产生有效的整合技术的教学(图1)。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的交互融合形成了四种新的知识,即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
8、学科内容知识(TC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这一框架强调了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控者;强调不同境脉应采用不同的整合途径和方法;强调解决方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切性,即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每一门学科、每一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