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少年不言愁.pdf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

ID:59587663

大小:60.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1-13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_第1页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_第2页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_第3页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_第4页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哪个少年不言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哪个少年不言愁有位老师拿给我看一首诗,我边看他边说,这是他班一学生写的,意思是这学生思想消极,因为我也写点诗,叫我给批评一下。诗的题目是《寻找光明》,内容如下:自我步入这个世界,寂寞便是我的身影,直到在路上与孤独相遇,于是我们二人结伴前行。在这个死寂的世界里,我茫然彳亍,只为了寻找那被封存的光明。光明呵,是否早已遥遥无迹?在这冰与冷的世界里,怎会有光明和希望这两样东西?我沉默地走着,走着,走遍了世界的疆域,终于在无底的深渊旁,发现了光明的行迹。它被黑暗赶向深渊,从喉咙中传来一声嘶哑的呼喊,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因为多年的旅途中我早已被黑暗所驯服。当

2、我走出这个世界,寂寞不再是我的身影,孤独也将与我诀别,于是我孑然一身前行。在那个世界里,我终于找到了光明,光明环抱着我,我也与光明永恒。我扫了一眼,就说了句“这学生肯定看郭敬明”。那位老师说“这啥嘛?”我又说,看完之后我首先想问他(学生)诗中的“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分别是什么。确实,我也没怎么懂,其实我想直接说这学生文采真好,又不想跟那位老师直接冲突。那位老师说,我对诗歌是外行,要不你给写点评语吧。我问可以吗,他说当然可以了。于是我就写了这么一段评语:简嫃说,让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你自有精神世界,这是成熟的迹象。只是,你始终活在现实世界中,好

3、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会找到真正的光明呀!在这里,我给了这个学生很高的评价:你自有精神世界,这是成熟的迹象。也许若干年后,这种评价在基础教育中已经司空见惯,但现在,相对于很多老师简单地评为“消极”,我敢说是先进的。其实不止这位老师,身边武断批评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老师容不得学生言愁,容不得学生诉苦,容不得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提出质疑,然而你要问老师们自己年轻时喜欢不喜欢听伤感的音乐,喜欢不喜欢写“孤独”“寂寞”之类的词,喜不喜欢写些“止痛”的文字,恐怕没几个人不喜欢。问题出来了,老师们年轻时喜欢言愁,成熟后就认为年轻时的愁算不了什么,于是想引导学

4、生“走正道”。可是,言愁就不是正道吗?什么是“正道”?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俯首帖耳,言听计从,每次作文都写社会如何如何和谐,每次周记、随笔都写人生多么多么美好,是不是就是“正道”了呢?对很多老师来说,这的确是正道,因为学生听话了,“积极”了,老师就可以少操心,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把学生当棋子一样摆布,当产品一样生产。但实际上,这样的学生要么绝顶聪明,要么十分庸常。聪明的学生知道老师想看什么,他知道投其所好,哪怕心里有委屈有孤独感,他也会藏着掖着。庸常的学生认定了老师所讲的一切,他认为老师说的积极就是积极,老师认为是消极的东西就想都不要想;老师在他的文字

5、里所看到的一切,就是他想到的一切。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年龄界限和知识层次越来越模糊,很多老师没见过的现象学生见过了,很多老师没想过的问题学生想到了。于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抱怨社会,富人家的孩子多抱怨家庭。你若细心观察,几乎每个中学生,也别是高中生,多多少少有些“言愁”的倾向,多多少少会把作文(他们自己的文学)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既然中学生普遍有“言愁”的倾向,而且老师年轻时也有“言愁”的历史,我们就完全可以肯定,“言愁”是人成长的迹象,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活动。那么,相比于老师们的愁,学生们的愁算不算愁?当然算。他们的愁又

6、是什么?中学生的“愁”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外在世界的判断上。他们内心向往着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课本上也一直宣扬重重道德观念和英雄事迹。可是现实中,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很多亲人相互欺压,社会上大量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和阴险凶恶的陌生人,国际上弱肉强食、恶性竞争的事件数不胜数。加上自然灾害和一些意料之外的灾难时常发生,孩子们了解的越多,他们心里想的理想世界和眼里看到的现实世界就会越冲突。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应该随波逐流,应该锐意革新,还是应该袖手旁观?中学生们很迷茫。今天听了一节新课,老师讲的是《包身工》。《包身工》是夏衍

7、先生1935年潜入东洋纱厂,细心观察数日之后写出的一篇报告文学,它生动详细地反映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老师在讲台上问学生包身工是一群怎样的人,下面的学生嘻嘻哈哈哈地列了“没尊严”“悲惨”“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等等答案。老师教学生按照包身工的生活和制度两种线索给全文划分层次,学生们找了一部分,老师补充了一部分。到接下来细节品味的环节,老师让学生找文中“最打动你”的细节,然后小组讨论。我发现最后一排一个学生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于是我轻声问“你觉得哪个细节最打动你?”他一语惊人,“没有细节。”我问为什么,他又一语惊人,“现代人对这些都麻木了。

8、”我试着引导他,“没有细节能打动你吗?比如这个细节就打动了我,你看看——”我刚想给他举个例子,他再次一语惊人,“我说的是现代人,不是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