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787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讨论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其次探讨了水资源利用开发工程,最后重点讨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价值,而且推动我国的更好发展。【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不仅使我国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且可以推动我国的发展。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这样才能使水资源充分利用。二、我
2、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水利部对全国水资源的评价结果,我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8万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水量0.7万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幅提高。60年来,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6万多座,水库总库容达6924亿m3;堤防长度28.69万km,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659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0%
3、左右,基本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据《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全国总供水量5910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5%。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3%,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5%。用水方面,生活用水占12.3%,工业用水占23.7%,农业用水占62.O%,生态与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2.0%。三、水资源利用开发工程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河岸引水工程由于河流的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各不相同,从河道中引水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流引水;二
4、是提水引水。对于自流引水又分为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两种。无坝引水是最简单的一种引水方式,主要适用于小城镇供水或农业灌溉用水。无坝引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道水位的涨落、水流转弯、河床稳定性。(2)蓄水工程7在引水量相对较小、河流水位和流量在年际和年内变化幅度不大时,可以采用岸边直接取水方式引水。但是,我国大多数河流,特别是北方地区,河流水位和流量年际与年内变化很大。往往除在丰水年组或年内汛期,地表水水量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在枯水年无法满足各部门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要求。(3)输水工程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问题,即水源与用水地点之间的距
5、离问题,特别是农田灌溉方面,输水工程的兴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输水工程主要采取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两种方式。(4)扬水工程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给水流增加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7地下水具有水质清洁、水温稳定、分布面广等特点。地下水是城市主要水源,若水质符合要求,一般都优先考虑。一般情况下,开发地下水源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取水条件好,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和运行管
6、理。第二,水处理过程简单,简化了给水系统,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第三,便于分期修造,减少初期投资。第四,便于靠近用户建立水源,降低输配管网的造价,提高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第五,自然人为因素干扰较少,便于卫生防护和采取人防措施。第六,水温变幅小,冬暖夏凉,适用于冷却和恒温空调用水,利于节能。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从和谐论五要素,诠释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水资源这一基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和谐论五要素的定义,“和谐参与者”之间要加强合作,达到和谐;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7、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和谐目标”;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和谐规则”;以供需管理并重,需水管理为主为“和谐行为”;以节流优先,保护同步为“和谐因素”。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论五要素”,分别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略。(1)和谐参与者: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常涉及到工农业等各部门对水的需求,也涉及到区域、流域、国家间的水资源分配。区域层面上,加强地区间的合作,达到和谐;流域层面上,加强各子流域间的合作;国家层面上,实现国际合作。7(2)和谐目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8、要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超过水资源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限度,保证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以及水循环可再生性的维持。我国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