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也突显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模式,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及看法。中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督项目管理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
2、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一、质量监督管理1施工前的监督管理一是对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临督,6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
3、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2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一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份。现场实体质量应以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为依据,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
4、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技术控制的方法采用评价标准法。评价标准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检查评价,二是对工程竣工检测结果的检查评价,三是对现场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评价,四是对工程实体的尺寸偏差的实测,五是对完成后工程实体的宏观观感检查评价。2.1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数量在不断提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采取应对措施。2.1.1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
5、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2.1.2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现,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建设工程质量夯实基础。2.1.3成立专题研究小组攻关针对建设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我们要主动组织工程参与各方参加“建设工程质量攻关”活动,组成专题研究小组攻关。并选择部分工程项目作为试点工地,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订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强混凝土材料(特别是配合比)的控制;对模板制
6、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严格按既定施工方案实施。2.2加强施工巡查,确保基础、主体结构的质量6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旦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地基验槽、基坑围护、管线监测、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计量、检测设备加强检查,对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等做重点抽查。2.3创优与查劣结合,服务与监督结合对工程参与各方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认真地帮助协调处理,做到质监工作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服务
7、多方,但同时又严格按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进行质监,消除质量隐患和安全使用功能缺陷。加大对劣、差工程查处力度并积极倡导开展工程创优工作,对创优单位在政策、技术、具体实施上帮助,探索严格监督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崭新管理模式。二、安全监督管理1重视安全6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地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各级人员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特别是管理层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给予高度重视。对安全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
8、,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对安全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大。2落实到位事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