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

ID:595115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_第1页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_第2页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_第3页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_第4页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  摘要:文化人格是个多层面、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格的建构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本文以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执着为例,着重探讨这种基本人格得以确立的文化根源及个体人格建构的特点。关键词:文化人格;知识分子;执着;超脱;审美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2-02在《往事并不如烟》中,章诒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了在特殊环境下几位才德超群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

2、,有的浅白如溪”,但却能感受到他们身上凝聚着一种共同的东西——生的执着。无论处于哪个年代,无论面对何种境况,对自己的信仰、追求始终怀有一种庄严的敬意。这是知识分子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色,而这种执着信念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有其自身的来源和表现。一、“执着”的基本人格力量——使命感6执着人生——从《往事并不如烟》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  摘要:文化人格是个多层面、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格的建构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本文以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执着为例,着重探讨这种基本人格得以确立的文化根源及个体人格建构的特

3、点。关键词:文化人格;知识分子;执着;超脱;审美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2-02在《往事并不如烟》中,章诒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了在特殊环境下几位才德超群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但却能感受到他们身上凝聚着一种共同的东西——生的执着。无论处于哪个年代,无论面对何种境况,对自己的信仰、追求始终怀有一种庄严的敬意。这是知识分子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色,而这种执着信念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有其自身的来源和表现。一

4、、“执着”的基本人格力量——使命感6对于每一个主体而言,人格的建构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是首先需要面对的,任谁都摆脱不了这种力量,它总会以某些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在个体中代代继承,因此,人格结构中的某些构成因素是存在普遍性的。执着作为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文化人格,它的产生也是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格力量,即使命感。使命感首先是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内在的一种建构力量,是人格得以确立的主观的、非理性的条件。使命感中包含了深刻的生命归属感,正是有了这种生命归属感,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时

5、才会生出“任重而道远”式的执着和“知其不可而为之”后的坦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对现世生活的这种关怀激励士人“及时入世”,以天下为己任。“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2]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民族的尊严,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在圣人之言构成的道德力量的召唤下,怀揣着神圣的使命感前仆后继,死而后

6、已。6对信仰的执着承担在每一代知识分子的身上都是一种不可消退的人格力量,那么建基于传统道德层面的基本人格能否完全按照先哲的理想人格设计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上延续呢?对于一般的知识分子来说,有几人凭借浩然之气便可安身立命?又有多少仁爱之士能如愿以偿地施展抱负?即便是孔子自己也会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流露出“道不行,乘桴桴于海”的失望之情。可见,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格结构的多样性。执着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基本人格并不像空洞的口号那样固守一种抽象、静止的状态,而是在个体有意识的选择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所以,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

7、执着。二、“执着”的个性化追求以《往事并不如烟》为例,我以为,最富于执着精神的应当是储安平和张伯驹两位先生,因为他们的执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完全被赋予了自我意识并融入各自生命之后沉淀下来的“真执着”。储安平,直言之士,养浩然之气。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极切关怀的拳拳之心促使他敢于与一切权势斗争,完全不考虑自身利害,只为了寻求正义和公平。这种积极入世的执着的确继承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但他虽入世却不顺世,不“枉道而从势,曲学以阿世”。他在针砭时弊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批判意识明显迎合了庄子的激越之情。6储安平作为一个与前辈

8、同样身处乱世的文人汲取了这种无视权贵、批判现实的历史责任感,所不同的是,他在超越各种利益的同时已经具有了更加自觉的意识。这种内在力量来自于历史的进步,来自于他作为一个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知识分子所获得的新生,因此他的“执着”中又多了一层意义。他在《致胡适的信》中开篇即写道:“我们创办《观察》的目的,希望在国内能有一种真正无所偏倚的言论,能替国家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