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27756
大小:6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素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要求考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够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比较准确地表达。所以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些要求翻译的句子往往有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阅卷的采分点。 为此几乎所有的教师在给学生讲文言文句子翻译时,都会要求学生遵循“信”“达”“雅”三原则,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概括出“留”“换”“拆”“删”“补”“调”的灵活六译法。以上的方法内容,很多学生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的考试中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欠缺
2、之处。为了让翻译更完美,请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关注。 一、关注传统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礼俗、宗法、宫室、饮食、衣饰等都是有关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在试题所选的古文中多有涉及,全面了解它们,在理解及翻译文言文句子时会减小难度,并能更准确翻译。 古代与官职有关用语:授、拜、除、出、升、免、革、罢、黜、拔、擢、视事、下车、视事、乞骸骨等。 五谷家畜:麦、稷、黍、菽、麻、稻、豆、葵、豚、彘等。 古代刑法:黥、刖、刺配、笞、杖、谪戍、汤镬、菹醢、宫刑、大辟等。 古代器用:鼎、角、爵、觚、甑、兕觥、尊、方彝、勺、罍、簟、壶、盂、簋、豆、案、俎、箸等。
3、 古代谦敬词:阁下、足下、鼎力、斧正、如聆梵音、乔迁、垂青、台鉴、拙荆、刍议、鄙人、补壁、续貂、识荆等。 古代年龄段特称:垂髫、始龀、束发、弱冠、而立、不惑、花甲、耳顺、耄耋、期颐、黄发等。 古代地理名词:西域、百越、朔漠、山东、关东、江表、江左、淮左、京畿、山水阴阳等。 古代时间名词:鸡鸣、平明、隅中、哺时、日昃、人定、夤夜、朔、晦、望、既望等。 二、关注一些修辞常识 古人行文讲究修辞,注重音律,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如果不了解文言文常用的一些修辞格,仅按字面意思去理解,难免会出现偏误,为了使翻译更准确、流畅,有必要关注一
4、些古文常见修辞格。 1.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实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忧其君”。 ⑵“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实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 2.连及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西鯀禹决渎。这里运用“连及”的修辞手法。被连及的“鯀”只起陪从作用。这里之所以用连及修辞,是因为“鯀”与“禹”义类相关(鯀系禹之父),再者“鯀禹”并举,又同下文“桀纣”、“汤武”
5、、“尧舜”-3-用心爱心专心等相对称,便能求得音节和谐、词句整饬之功效。 3.合叙 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它们分开叙述。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⑵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促织》) “官贪吏虐”可调为“官吏贪虐”,译为“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⑶“性行淑均”《出师表》,“淑”与“均”分承并陈述“性”与“行”,应理解成“性淑行均”。 4.讳饰 讳饰是在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而用其他的字或词来加以回避。唐朝柳
6、宗元《捕蛇者说》中“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课文注释:“人:民,避李世民讳,故用人。”唐朝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晚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个“人”均为“民”。 5.婉曲 就是不宜直言,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孟子·公孙丑下》中有“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应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其中,“采薪之忧”是生病的婉词,不能直译为“上山去砍柴”。类似用法
7、的词还有“蒙尘”“填沟壑”“会猎”“山陵崩”“北面而事”“更衣”“以颈血溅大王”等。 6.排比,对偶 这两种修辞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掌握了这一特点,可以凭此推断词意。 ⑴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高”“下”,“长”“沉”义相反,“长”为“高”义,“沉”应为“深”义。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中的“私”“畏”“有求”都是动词,“偏爱”“畏惧”“请求”义。 7.借代 如“甚矣,乌纱之横,皂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