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赏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08汉语言文学李慧慧题目:翩跹千年——《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赏析缘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空过蒹葭,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诗经》三百零五篇,其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约一百多首,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它描绘的女性形象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诗经》作品丰富的女性形象演变具体体
2、现了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逐渐确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诗经中的女子形象,既有反映古朴民风具有浪漫气息和野性美的幽会诗歌,也有活泼生动,充满谐趣和喜剧美的诗歌,更有沉痛温婉,充满悲剧意味的诗歌,描写得真实自然,这一首首动人的生命之歌,宛若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忍不住让人为之倾诉。我曾为《红楼梦》水做的女子醉过,为《聊斋》仙骨狐风的女子醉过,而诗经中的女子,是深深砌在灵魂里的,成为我对美的至高追求,那些月光下、稻田中、芦苇旁、水中央的精灵,穿越千年依然是最美的风景。文献综述:国内:关于“三百篇”的人物形象塑造,前人注意到两个方面:一、形象完整统一王夫之
3、在《郑风·将仲子》等著作中认为诗皆浑然整体,“意藏篇中”。《诗经》虽分章而咏,但绝不是各章彼此孤立,自为起结,更不是形象破碎割裂,词语堆砌,而是气脉贯通,浑然成章,意转处韵联,韵转处意属,塑造出难以句摘的完整形象;二、形象塑造的角度灵活多变。方玉润《诗经原始》注意到《周南·卷耳》也具有这一特点:“下三章皆从对面着笔,思想其劳苦之状,末乃极意摹写,有急管繁弦之意。”这种写法角度新颖,便于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着笔,达到曲尽人情的目的。另外,“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薑斋诗话》卷一)在形象塑造上也是别具新意,同为“三百篇”之创格。国际:《诗经》的文化价值决定,
4、在其西传四百年的过程中,诗经学形成西方汉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法国汉学家、社会学家葛兰言(MarchelGranet,1884—1940)的专著《中国古代的节日与歌谣》bm,是西方第一部深入研究《诗经》的专著。麦克诺顿的论著《诗经的综合映象》(1963),是较全面地细致深入分析的名著。华裔女学者余宝琳的专著《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读法》(1987),指出应区别中西诗歌意象之不同。研究课题的进展:国内:“五四”以后,特别是建国以后,我国在《诗经》的研究上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进步:一、一般说来,对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不作孤立静止的考察和研究,而是密切联系社会历史背景
5、、诗人的思想倾向和作品的内容进行辩证的分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这方面的局限性。如论证《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从诗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倾向寻找主观原因;论证《诗经》的审美特征能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予以说明,结合内容研究《诗经》句式的特点;注意《诗经》的语言对汉民族语言发展的作用等。二、既注意研究细微之处,更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建国后的研究注重从整体上作宏观的考察,克服传统研究之不足。如从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阐明诗歌形象的塑造和诗歌意境的构成及动态描写、以虚代实在诗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又如“重章互足”的发现也具有普遍性,运用它可以
6、解决一些聚讼纷纭的问题。三、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来探索《诗经》艺术特点的统一性。《诗经》的取材、描写、比兴方法和艺术概括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有人从这方面予以阐明并与浪漫主义方法相对比,加深和开拓了研究的深广程度。四、开展了比较研究和美学欣赏的分析。钱鐘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不但将《诗经》中的某些篇章相互比较,而且将它们与后代诗歌以致小说、戏曲、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如将《周南·汉广》、《秦风·蒹葭》与古罗马桓吉尔的诗歌、德国古代民歌以及但丁的《神曲》相比较,显其精微之义,有助于人们认识《诗经》的特点。对于《诗经》某些篇章的美学
7、赏析也已经开始,这是人们试图从微观上把握《诗经》艺术的美学特征所作的尝试性努力。国际:19世纪初叶起,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升温,《诗经》译介呈现繁荣景象,欧洲的主要语种都有了全译本,而且趋向雅致和精确。西方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接受《诗经》的,教会学术的影响不长,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所以《诗经》西传仅仅三、四百年的时间,诗经学已经经历创始、成熟、深化三个发展阶段。而我们摆脱传统经学思想的束缚,达到自觉地以科学、民主思想研究《诗经》的本体、文学特质和巨大的文化价值,走了两千年。这是中西诗经学的不同。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现代诗经学曾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8、而西方诗经学也不断吸取中国学者的观点和方法。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费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