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6930
大小:3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9
《制度伦理视阈中道德建设和其进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度伦理视阈中道德建设和其进路 [摘要]我国传统的主流伦理学(包括计划经济时代的主流伦理学)的重要缺陷之一是缺乏制度伦理思维。从制度伦理的角度看:制度的伦理功能远远大于个人美德,制度保障是人们选择道德行为的必要前提,制度是维护道德的中坚力量。制度伦理是判断社会道德进步与否的客观标准。在从计划经济时代之威权社会走向市场经济时代之民主社会的社会转型期,我们的道德建设要具备宏观的制度伦理思维(而非微观的个体道德思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来加强和改善我们的道德建设,使我们的道德建设工程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关键词]制度伦理公民社会宪政民主[中图分类号]B82-
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3-0102-0614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和恶劣的失德和败德现象。虽然不能从这些现象中得出我们的伦理生活出现了“道德滑坡”甚至“道德沙尘暴”的结论,但是,我国当前的道德状况确实令人焦虑和担忧,我们的道德建设在某些方面离人们的期望和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却是不争的事实。从道德建设的角度看,当务之急是要深刻地反思导致这些现象出现和泛滥的制度原因,从制度伦理建设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和定位道德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在制度层面寻找道德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办法。一、从个人美德到制度伦理:伦理
3、思维的转型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包括通常所说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类,狭义的“制度”则仅指通常所说的正式制度。制度伦理指的是正式的制度安排中所内在地蕴含着的价值目标、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制度首先是一组相互联系的规则和规范体系,它们规定了特定组织、机构或集体的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这些规则和规范体系包含着某些明示的或默示的伦理规范。作为组织、机构或集体行动的规范,制度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的控制和影响是普遍有效和持续不断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依据特定的价值和伦理原则规定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和交往模式。因此,每一种具体的制
4、度安排都要受一定的伦理观念的支配。特定的制度不过是特定的价值和伦理观念的实体化和具体化,是结构化、程序化了的价值和伦理原则。作为特定伦理观念的凝结和沉淀,制度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的预制和引导是潜移默化和无处不在的。14总之,制度就是依据特定的价值和伦理原则在人们之间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结构,是由正式的社会组织颁布和实施的用来规范主体间的行为并调整主体间的关系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的总和。它依一定的程序,由一种超越于个体力量之上的社会性公共力量来强制性地实施某些规则,从而引导或迫使人们遵循某些行为模式。我国传统的主流伦理学(包括计划经济时代的主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
5、缺陷就在于,它只把个人视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只把道德理解为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在这种伦理学看来,社会道德风尚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的高低;社会上之所以出现种种失德和败德行为,完全是由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种伦理思维倾向于到人的心灵中去寻找治国平天下的药方,认为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是源于个人道德品质的败坏,只能通过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来加以解决。这正是传统的人治观念的哲学基础。这种伦理思维认识不到,制度(组织或机构)也是伦理行为的主体,制度也需要遵守基本的伦理原则。由于缺乏制度伦理的视角,传统的伦理学只对个人的行为加以评判,而对制度的合理性
6、本身却不进行道德评判,对制度的不合理行为(不合理的决策、政策或法规)也不进行道德谴责。制度伦理视角的缺失使得传统伦理学缺乏从价值取向上引导和推动制度变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丧失了伦理学应有的制度批判和制度建构功能,还使得传统的道德建设难以走上制度创新的轨道,陷入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和人治的泥潭。二、制度伦理思维及其启示14根据传统的伦理思维,所谓道德建设,就是对个人不断地进行道德教育,树立更多的道德榜样,制定更多更细的个人行为规范,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个人。传统个人美德伦理思维的这种初衷虽然是好的,但是从制度伦理思维的角度看,把道德教育作
7、为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这是非常不够的。“过去,在相当长的期间,我们曾错误地把公民道德建设看作纯粹是公民个人的事情。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不顾公民实际的生活状况,一味要求公民为着一种道德理想放弃个人的利益追求;不考虑公民现有的道德素质和水准,无限提高道德建设的目标;不注重社会公共生活的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向公民个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要求。其实,在一个各种制度和规章尚不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公共生活环境中,公民个人是不可能承受整个社会道德状况的改善这副重担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不可能获得公民的支持,反而会引起公民的不满和逆反心理。”因此,在社会的转型期,要建立起能够维护
8、并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长效机制,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