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第五章 历史研究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历史研究法杨贤江在其著作《新教育大纲》中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原始人群活动遗迹的不断发现,将人类存在的历史不断向前推进。重庆巫山县发现的化石经测定,距今约有200万年的历史。因此,中国教育也已有两百万年的历史了,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会出台不同的文教政策,会涌现众多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历史法。历史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有何异同?文献研究法不等同于历史研究法。在历史研究中,必须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历史文献。但是,
2、文献研究法绝不限于历史研究领域。如果科研课题以研究问题的历史为主,规模巨大,文献搜集过程系统,就上升为历史研究法。也就是说,历史研究就是一种系统化的文献研究。研究过去的文献——历史法文献法研究现在的文献文献法不要求研究教育现象的全过程,历史法也不仅仅需要借助于文献查阅(尽管它是最主要的),还可以通过教育调查(如研究孔子可以到山东曲阜进行实地走访,寻找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比较法等来进行。第一节历史研究法概述一、什么是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各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
3、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主要涉及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这里所说的教育实际,指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教政策、教育实施状况、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社会上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家的教育实际活动等;这里所说的教育理论,包括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流派的理论观点等。采用历史教育研究方法,要揭示一定时期的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如何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化、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继承以往时期的教育传统而形成一个时代一
4、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独特模式和传统。二、历史法的作用历史是伟大思想的储存库过去可以成为一道防止现代发生混淆和杂乱的坚固壁垒过去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判断现实事件及参与讨论都是十分必要的历史可以预示出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给许多历史统治者,特别是那些决策者以暗示,他们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一句话:历史研究的作用在于鉴古知今,以给当前的工作提供启示。三、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1.历史性。首先,表现在其主要研究对象上(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其次,在研究过程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
5、个发展阶段。2.具体性。(丰富而具体的史料)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概念、判断、推理)四、历史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1)历史研究的可靠性不能确定。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空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问题的可靠性。(2)历史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史料的分析取舍,又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人员的学识、能力、价值观、
6、对史料的掌握程度以及方法论水平等,很容易造成失误。(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五、历史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理论流派的比较研究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政策、法令、计划的评判分析5.对国外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至历史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的适用范围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
7、论发展的研究。如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元明清各时期教育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学原则方法的演变,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等都可以用历史法来研究。以“道德教育”为例。孔子:仁,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孟子:大丈夫人格、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董仲舒:天意在任德教而不用刑罚“三纲五常”。朱熹:明天理,灭人欲,立志,居敬,省察。王夫之:防微杜渐,培根因本,社会奖惩。返回
8、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杜威等,我国从孔丘到朱熹、董仲舒、王夫之以至陶行知,历代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教育家,他们在各自教育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例如,我们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有重要理论贡献的人物(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