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87452
大小:293.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9-26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皖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发热fever第1节概述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次级中枢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调定点学说(SetPoint,Sp)月经前期生理性剧烈运动体温升高应激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病理性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未移动,而是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损伤散热减少:中暑、鱼鳞病产热增多:甲亢过热和发热的比较过热发热无致热原(体内因素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致热原病因调定点无变化或损伤效应器障碍调定点上移发病机制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2、体温可较高,有热限效应物理降温对抗致热原防治原则第2节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激活物→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内生致热源(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调定点上移→体温↑外致热原一、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体内产物2病毒:流感V、麻疹V(全病毒体,血细胞凝集素)3真菌:白色念珠菌----全菌体,荚膜多糖,蛋白质(一)外致热原: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代谢产物,全菌体)1细菌G-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全菌体,胞壁---肽聚糖,脂多糖(LPS))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内毒素(ET)是常见的外致热源,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耐高温,干热1600C、2h才能灭
3、活,一般的方法难以清除,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连续数日注射相同剂量的内毒素,发热反应逐渐下降。体内注射ET或ET与产EP细胞EP↑培养4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代谢裂解产物)梅毒螺旋体(外毒素)5疟原虫:进入人体红细胞→破裂后释放裂殖子和代谢产物(疟色素)→发热(二)体内产物:1抗原抗体复合物2类固醇激活产Ep细胞3.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二、内生致热原(EP):(一)定义:由发热激活物激活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是一组不耐热的具有致热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二)内生致热原的种
4、类:1白细胞介素--1(IL-1)⑴产生IL-1的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等⑵属多肽类物质,17KD,作用于下丘脑外侧的受体⑶阻断剂为水杨酸钠⑷不耐热、70oC、30min丧失活性支持依据:①微电泳法:提纯IL-1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散热↓T↑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产热↑②IL-1给鼠、兔iv发热小剂量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③ET引起的发热中,循环内也有大量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多种致热原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并能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1,有两种亚型,且都能人工重组,具有相似的致热活性;不耐热、700C、30min丧失活性
5、。支持依据:①TNFiv发热,可被布洛芬阻断②一般剂量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③脑室内注射发热,并伴有PGE↑3干扰素:(IFN):由白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有多种亚型,其中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IFNγ;不耐热、600C、40min可灭活。支持依据:①IFN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热,并有剂量依赖性;②可引起脑内或组织切片中PGE含量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被ET、IL-1、TNF、PGF诱导。支持依据:①IL-6能引起各种动物的发热反应;②iv或脑室内注射IL-6T↑,可被布洛芬和吲哚美辛阻断;③动物发热期间,血浆或脑脊
6、液中IL-6的活性↑;④用IL-1β抗血清阻断LPS性发热,同时也抑制了IL-6的↑.白介素2(IL-2)也可诱导发热,但发热反应出现较晚;另外还可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TNF、IFNγ,因此有人认为IL-2可能是其他的EP间接引起发热。其他如:MIP-1、CNTF、IL-8、ET等也被认为与发热有一定的关系发热激活物(ET)和EP的种类的比较ET内源性致热原(EP)IL-1TNFIFNMIP-1来源G-细菌单核、MM淋巴单核成分磷脂多糖糖蛋白蛋白质糖蛋白肝素结合蛋白质分子量1000~200012~1817~2515~17?(KD)耐热性耐热不耐热不耐热中度耐热不耐热致热双峰热双峰热小:单峰
7、热单峰热单峰热大:双峰热(剂量依赖)耐受性产生不产生不产生产生不产生(三)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1产EP细胞:巨噬细胞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肝星状细胞肿瘤细胞类:白血病细胞、何杰金病瘤细胞其它: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2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的过程:有2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热激活物中的脂多糖(LPS)血清中的LPS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LPS--sCD14复合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