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和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doc

通勤和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doc

ID:59127775

大小:1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3

通勤和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doc_第1页
通勤和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通勤和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首先分析了通勤出行的特征并阐述了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以本文研究目的定义了通勤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区概念。然后通过对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动力机制的分析,得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城市交通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而后者的直接表现即为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所以交通可达性是连接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键纽带,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相互作用的机制正是通过交通可达性的改变而实现的。交通可达性的改善,降低了通勤成本,并通过影响居民或企业的选址行为,而影响城市空间的扩展规模。本文最后通过引入城市经济区影响力模型,采用2000年与2005年北京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区与远

2、郊区间的影响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阶段内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向西和北的程度大于向东和南;轨道交通的发展,通勤速率的大幅提升,即使标准通勤距离未发生变化,也能增加居民的实际通勤距离,或者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合理通勤距离,从而不断地扩大城市的最优规模。中国要探索的是一种兼具集约土地、人口高度密集特点的城市区域化发展模式:在一个较紧凑的区域内,集中多个大城市以及不同层级、规模的中小城市。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

3、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或者边界的研究多以人口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城市的土地利用规模及合理水平,一般强调外生变量的作用,如历史条件、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状况、经济政策等,如图1一2所示。并且对于城市的定义存在不一的说法,但大多是从地理或者行政边界,很少从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内生要素,比如城市居民的区位选择来考虑城市空间扩展这个现象,并阐述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并如何决定城市的经济边界。由于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使用之间的复杂关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更是吸引了大批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学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

4、学者。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中出现的交通拥堵、蔓延失控等问题,又引起了政府及学界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