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0902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8
《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专题目标导引现代文解题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技巧1.解题步骤第一步,速读全文,且边读边动手、边思考。即动手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词句,比如概括句、过渡句、设问句、标志词等;思考每段或每层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而大致了解全文内容,为后边的第二步做好准备。第二步,按顺序答题。可采取以下步骤:(1)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解题角度;(2)确定有效阅读区域,这是基础性的一步;(3)将每一个选项与文中相关表述相比较,判断其正误。第三步,回读全文,检验答案的准确性,因为这时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但这一步不一定非走不可,应根据自己的解题习惯、试题的难易来灵活掌握。2.解题
2、方法(1)基本方法——比较怎么比较?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明确差异,去伪存真,从而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比较什么?高考科学文章阅读题常在以下敏感点上设“陷阱”:范围的大小(要注意整体或部分)、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必然、肯定与否定、已然与未然(尤其是设想与现实)、时间上的先与后、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其设置“陷阱”的方法常是: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因果颠倒等。比较时,对这些“陷阱”及其设“陷阱”的方法要格外警惕,比如对“全部”“都”等全称判断,对“已经”等时间副词、对选项中的概念等,都应联想文中相关表述,重点比较。(2)两种特殊方
3、法①位置法。筛选信息题要注意题干所提问题在文中所涉及的范围,不在此范围之内的表述一般是不能论述题干问题的,即是要选的答案。这种方法常用在判断原因、论据等试题中。如2005年全国卷Ⅰ第5题,文中画线句在第2段第4句,这是一个总领句,领起了下文,而B、C、D三项都在其后,所以都构成画线句的证据;而A句在第2段开头,所以不构成证据,所以选A。②常理判断法。做阅读题,最重要的是要钻进去,潜心研读文章,但有时也须跳出来,依据常识、常情、常理来推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做“推断”题。如2005年天津卷第6题D项说“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显然太绝对,因而是错误的。3.规律
4、总结在比较中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尤其是一些限制性的词语。(1)“凡”“一切”“全”“都”等词语出现时,要看是否夸大范围或以偏概全。(2)出现“已经”“正在”“将要”“也许”“可能”等词语时,要看是否犯了已然、未然、或然、必然混淆的毛病,即要注意是已经发生的,还是没有发生的;是可能发生的,还是必然发生的。(3)出现“所以”“而”“导致”“引发”一类词时,要看是否乱用因果,违背了逻辑。(4)出现了“只要……就”时,要看是否把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二、文学作品阅读的解题技巧1.解题步骤因为文学作品阅读题大多为简答题,所以解题步骤比科技文的解题步骤要复杂些。大体分五步:第一步,通读全文,包括题目和文
5、后的注释,圈点或画出重要信息,如中心句、过渡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散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那些能够表明文章或段落层次的标志词语等,也要注意。第二步,读题,弄清题目要求。特别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分点表述和字数方面的要求。第三步,根据题目锁定文中有效信息范围。这一步是答题的前提,一要找得准确,二要找得全面,所以其范围不妨大点。第四步,按题目要求比较分析,进一步缩小有效信息范围,直接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或在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全文或该层次文章的意思,形成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或见解。第五步,概括表述。自2000年后,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取消了字数限制,因此答题的原则是宁全勿缺,宁详勿略,只要扣住题意,宁
6、可多答一些。因为这类题往往按要点赋分,而答多了不会扣分。2.解题方法(1)利用原文词句法。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引述原文词句即可(引述时要注意加上主语,即表述对象)。二是连缀或改造原文词句,即整合有关信息。三是要善于利用文中“其一、其二”“首先、其次”“不但、而且”“不仅如此”“更何况”“再说”等标志性词语把握文章脉络,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意要点,从而使分析概括更全面更深刻。(2)概括法。①化繁为简,即把一些枝叶(形容词、修辞手法等)去除,留下主干,也就是能够紧扣题意的关键词。②化形象为直白,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7题“‘好像是每一
7、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这样表述:“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③抽象、转换,即把形象化了的描写内容抽象、转换成概括性的言词。比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6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一句在文中的含义,应结合下文“1949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