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

ID:59007040

大小:179.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9-26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2、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1)十二经脉: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①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躯干    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③内属-定的脏腑: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④有表里络属关系: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

3、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⑤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⑥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2)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3)十五络:

4、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3、经络的生理功能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病理反应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5、经络的临床应用⑴诊断方面⑵治疗方面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二、腧穴总论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

5、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二、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3.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2、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⑵奇穴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

6、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⑶阿是穴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定经定位定名主治作用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 名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 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无专用穴 名治局部病变三类腧穴的特点:3、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殊作用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

7、响。⑶特殊作用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4、腧穴的定位方法: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见P34“常用骨度表”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活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

8、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①中指同身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