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2)操作2:焙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操作3:(填操作名称)。(4)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4.(2014·江西,2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探究。【知识回顾】能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有:①水电解;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交流讨论】反应①中的化学方程式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该反应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种物质更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大家设计了如下实验:1【分析与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试反应速率过快,气体
3、不便收集,不能用于A管外壁实验室制取氢气B缓慢产生少量气泡反应速率过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较快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C热通过实验得出,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知识拓展】(1)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反应的快慢、收集的难易、)等。(2)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制得的气体中可能会增加的杂质为。5.(2012·江西,19)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1)A的一种用途是;(2)B的化学式为;(3)E和F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右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6.(2011·江西,28)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实验方案】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3序号方案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与A中的现象相现象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②同现象结论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验证了实验1的2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能是①③【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
5、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⑤。7.(2010·江西,22)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填序号)(2)操作A的现象是;(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参考答案1.D解析:钠、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2.C解析: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和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根据图像不难看出,金属A完全反应后所需要的时间短,
6、即A的活动性强,故A错误;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得到的氢气一样多,说明参与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一定不一样多,因此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故B错误;由于得到的氢气一样多,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溶质中氢元素的质量一定相等,又因这两种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从而说明参与反应的两种酸的质量一定不一样多,故C正确;由于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因此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参加反应的金属A的质量要少一些,故D错误。3.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2)CuS+2NaCl+2O2CuCl2+Na2SO4(3)过滤(4)氯化钠(或NaCl)解析:粉碎可以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从而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
7、积,一方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反应更充分;焙烧时通入空气,硫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钠,对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可确定空气在焙烧时提供氧气,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氧气、硫化铜和氯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铜和硫酸钠,反应条件是高温;操作3得到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溶液,即操作3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所以该操作是过滤;流程图中氯化钠可循环利用。4.答案:【交流讨论】2H2O2H2↑+O2↑3【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