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

ID:58424665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12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_第1页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_第2页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_第3页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_第4页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医学导论1.《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1:35),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关内容相近似。2.东汉张机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3.《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365)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4.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24)种脉象诊法。5.唐末昝殷所著的(《经效产宝》)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书。6.宋代(钱乙)所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7.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是(《洗冤录》),刊行于金代。9.唐朝政府颁行的《

2、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10.《本草纲目》采用(自然分类)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11.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进行解决的法则。12.中医治病注重(病机(或“证候”)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性、转化性)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

3、变而改变三个方面。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斗争、约束、拮抗)的关系。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助相互)的关系。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10.“阳胜则热”,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理状态。11.“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相对偏盛,机能相对亢奋,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12

4、.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为前提的。13.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两个方面。14.唐朝王冰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方法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15.唐朝王冰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第二节五行学说1.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木”。2.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火”。3.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土”。4)凡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金”。5.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5、属“水”。6.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7.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主要有(取象类比和推演络绎)两种方法。8.土的“所不胜”之子是(火)。9.火的“所胜”之母是(土)10.用五行相生规律解释的病理有(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两种类型。11.用五行相克规律解释的病理有(相乘、相侮)两种类型。12.据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补母、泻子(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13.据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14.疾病从(母脏传到子脏)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15.疾病从(子脏传到母脏)的

6、传变称为“子病犯母”。16.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的传变称为“相乘”。17.疾病从(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的传变称为“相侮”。第三章藏象1.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体现了中医学从外知内,(以象测脏)的思维方法。2.按照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4.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5.心主神明主要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功能。6.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7.《素问·五脏生成》说:“

7、诸气者,皆属于(肺)”。8.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生成)和调节全身气机三个方面。9.肺主呼吸的功能是(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调节的根本条件。10.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肺气的宣发肃降)。11.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是(肺朝百脉),生理基础是(肺司呼吸)。12.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体现。13.肺在体合(皮),(喉)为肺之门户。14.脾气主升的运动特点表现为(升清)和(升举)两个方面。15.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16.脾主运化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8、)两个方面。17.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18.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19.脾气上升的运动特点,主要通过(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得以体现。20.《素问·五脏生成》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21.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