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

ID:5834763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6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_第1页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_第2页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_第3页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_第4页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创用CC授权同意书-台大开放式课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文課程名稱:崑曲新美學授課教師:白先勇等學分數:2學分開課單位:白先勇文學講座課程概述本課程邀請到白先勇先生擔任白先勇文學講座主講人,同時搭配國內劇場界知名演出者進行實地操演示範。亦邀請到學有專精之戲曲研究學者,分就每週課程主題進行專門講演。講演內容包含崑曲的文化發展源流、服裝設計與舞台燈光、音樂與唱腔、湯顯祖與《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的製作過程……旨在融貫傳統藝術與當代表現形式,並從歷史與文學創作的互動中探勘戲劇、音樂、文學千絲萬縷的對話關係。崑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為近年來國際所注目之焦點表演藝術。而湯顯祖所寫

2、的《牡丹亭》一劇,流傳至今仍被演出在舞台上,原劇本有五十五齣,在2004年白先勇率領蘇州崑劇院來台演出《牡丹亭》青春版,從原劇的五十五齣刪減至二十七齣,分為上、中、下三本,三天連台演完。本課程結合口頭講授與實地展演,希望透過台上與台上、講者與聽者的互動,落實崑曲在台灣當代人文教育領域中的實踐,詳細簡介如下:單元1:中華文化在臺灣再造:由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的製作講起主持人:梅家玲主講人:白先勇白先勇教授為青春版《牡丹亭》召集人,臺灣大學白先勇文學講座特聘教授。白老師首先揭示崑曲於歷史、美學、文化層面意義,繼而切入青春版《牡丹亭》及新

3、版《玉簪記》編劇著意之處,重編之後崑曲演出不僅得以呈現中國傳統雅文化,亦能感動中外各界。同時也強調臺灣人文薈萃對青春版編劇貢獻卓著。最後期許21世紀中華文化也能「文藝復興」。單元2:崑曲簡史主持人:白先勇主講人:王安祈王安祈教授為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王教授由崑曲的前身民間藝術「傳奇」談起,經過文士改編成為崑曲原型,傳唱中國江南。「崑」曲乃由於崑山水磨調之出色音樂表現而得其名。清代中期以後崑曲漸沒落,多為選本演出;民初有「傳字輩」自民間傳習所承襲技藝、維持崑曲藝術數十載不懈,終於獲得政府重視;1960年代起中國各地成立國家崑劇團,並擷取其他傳統戲

4、曲之長,漸漸恢復盎然生機。湯顯祖寫《牡丹亭》,則藉由愛情傳達其哲學思考。單元3:湯顯祖與《牡丹亭》主持人:白先勇主講人:華瑋華瑋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華教授以「時間」、「花園」、「夢」與「死亡」作為《牡丹亭》關鍵字;透過湯顯祖生平與《牡丹亭》創作歷程對照突顯《牡丹亭》的「情至」精神。接著比較《牡丹亭》、《西廂記》及《羅密歐與茱麗葉》三者之差異,指出《牡丹亭》中女性及情慾意義。最後由明清文獻揭示《牡丹亭》對晚明以降中國文學、文化及思想之影響。單元4: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的編劇策略主持人:白先勇主講人:白先勇、張淑香白

5、先勇教授先談青春版《牡丹亭》編劇策略。首先談《牡丹亭》明清改本,接著延伸至青春版《牡丹亭》的改本以及七個整編原則。青春版整編亦緊扣湯顯祖「情至」理念發展,分為「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三本。接著強調各本主要折子,以及配合演出需求所做的劇本調動。再由張淑香教授講述主題為新版《玉簪記》的改編與編劇策略。《玉簪記》由原著至傳統版及至青春版,經歷兩次改編。本次改編包含「以〈投庵〉取代〈下第〉」以及「強化〈催試〉」兩部分。〈投庵〉突顯愛情與宗教的衝突;〈催試〉則藉由舞蹈及舞台效果展現了喜劇氣氛,透過修改也使青春版於演出時更具張力,也將各種戲劇趣味

6、及風格融為一體。單元5:崑曲與文學的關係主持人:白先勇主講人:張淑香張淑香教授為臺大中文系兼任教授。本講閱讀《牡丹亭‧遊園》及相關詩詞,觀照崑曲與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張教授指出:劇中「花園」、「鶯啼」、「半面」、「照鏡」等都是傳統文學中重要意象,也各有意境。〈遊園〉一折展現震撼、惋惜、感傷、壓抑等情緒,由杜麗娘與春香的對話點出「驚夢」的兩個意義,以及〈遊園〉裡女性情感起伏跌宕。最後以「審美三層次」歸結出〈遊園〉實包含感官、形式及整體觀照多層次美感。單元6:儒、釋、道在《牡丹亭》與《玉簪記》中的主導地位主持人:白先勇主講人:辛意雲辛意雲教授為臺北

7、藝術大學教授。辛教授首先由《玉簪記》的戀情強調人之本質─有情。在思想上則由《莊子》切入,延伸至宋明理學家、明清佛道教思想,綜觀各家對「人性」、「情」之理解與闡述;最後回到戲曲、文學,「情至」思想在文本中得到肯定並綿延發展,成為「對生命最肯定的憑藉」。單元7:崑曲的四功五法、角色行當主持人:柯慶明主講人:蔡正仁原上海崑劇團團長蔡正仁先生,為當代崑曲藝術之表演大家,其言「崑曲小生的四功五法,便是崑曲小生的表演藝術」,認為紮實的基本功訓練是成為好演員的必要條件,並透過曾扮演的經典角色說明各種小生行當的表演方式:巾生的代表人物為《牡丹亭》的柳夢梅以及《

8、玉簪記》中的潘必正;《長生殿》的唐明皇則為大官生之翹楚;窮生角色則為《評雪辨蹤》的呂蒙正,蔡正仁先生親自示範身段、走位,且配合臺灣首席崑笛蕭本耀先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