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6140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1
《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 原标题: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 煎茶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解之。”——《神农本草经》 这是关于茶的起源最早的传说。中国人饮茶,从神农氏尝百草始,取的是其解毒疗愈的功效。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尧臣 陆羽,后人尊之为“茶圣”,民间更是祀其为“茶神”。陆羽其人,貌丑而口吃,对于茶的研究领悟,恐怕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陆羽三十岁前尽睹繁华,三十岁后却又重返山林。茶道于他,不仅是一
2、种物质享受,也是一种精神归宿。著成《茶经》一书。 与今人习以为常的泡茶法不同,唐人饮茶,所用的乃是煎茶法。将茶末投入釜中煎熟,再盛入茶碗中细细品饮。煎茶之余,往往投入盐、姜、枣、薄荷、橘皮等物,添助其味。 唐代制茶采用蒸青工艺,所制之茶成饼状。《茶经》载其法为:利用蒸汽将鲜叶杀青,将茶叶软化后再对其反复揉捻,使之干燥成型,从而能长久保存下去。 在此之前,制茶多用晒青工艺,所制成的茶饼中有浓重的青草味。煎茶作为绿茶的一种至今仍然保存,属不发酵茶类的一种,在如今的日本茶道中很常见。 根据陆羽在《茶经》中的记载,煎茶道茶艺可分为备器
3、、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然后生火煮水,水一沸的时候,投入盐巴调味。待茶釜中的水第二次沸腾之时,从中舀出一瓢水,用竹筴搅动瓢中水,使之形成漩涡。此时将茶末投入漩涡中,茶末则会顺势下沉。 待水三沸,再将瓢中的水与茶末一并倾入茶釜,此时,水面会浮现浓密洁白的泡沫。 他以白描之法绘录十二种茶器,称之为“十二先生”。他还为每种茶具“加官进爵”,根据他们所司之职,封了雅号,又为每种器具作赞。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真意,不仅是茶香晕散时的一晌贪欢,更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茶道往往是与隐士并提的。 茶人们往往选择与茶最
4、相宜的器具,寻找最天然的水源。至于那些看似繁复的程序,只是为了能品一口至味之茶。 点茶法 元稹的咏茶诗中写茶:“慕诗客,爱僧家”。茶从诞生之初,就备受风雅文人的喜爱。 所幸的是,宋代有个识货的皇帝,他就是宋徽宗赵佶。如果抛却一切政治因素去批判这位皇帝,他可谓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精致的享受主义者。 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一书,细论茶的产地、制茶工艺,以及茶艺与茶器,堪称宋代茶书中的集大成者。 宋代点茶法所用的茶仍为唐代沿用下来的紧压茶,依旧是以蒸青工艺制成,唐时紧压茶多为饼状的饼茶,而宋人却爱将茶制作团状,时称团茶。 造茶
5、之时,需注重器具的洁净,避免使杂质混入其中,损害茶的口感。采茶在日出之前结束,造茶也需在一日之内完成,若是新采之茶过了夜,色和味都会大打折扣,前功尽弃。 宋代茶人们最为称道的建窑黑釉盏,其色绀黑,文理细如兔毫,又称兔毫盏。 16世纪,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创立抹茶道,确定了茶道的礼仪程序。他将茶道与禅结合,把“和、敬、清、寂”的精神诉求推向极致。 伞亭,千利休为丰臣秀吉建造的草庵茶室 日本茶道崇尚自然,看似随意寻常,其实耗尽茶人心血。日本茶室又称“空之屋”、“不对称之屋”,它面积只有四帖半大小,清贫如僧人的禅房。 为了更贴近自然
6、,室内的摆设刻意地不对称,甚至连门前的落叶也不能扫尽。严谨的茶礼和近乎刁钻的审美,让日本茶道中的茶变得无足轻重,它几乎是模拟禅道而建立起来的,与茶的滋味相比,茶人们更注重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就这样,日本茶道与唐宋茶道愈走愈远。 风雅茶事 点茶法发端于唐末,五代之后,最终在宋朝兴盛起来。宋人于点茶之外又添了分茶之戏,即用茶筅击拂汤花,使之于水面幻化出文字画面。此戏亦称“水丹青”、“茶百戏”。 分茶对于茶人技艺的要求很高,是一项艺术性活动,适于独自赏玩或是供人赏观。除此之外,宋代茶人们还热衷于“茗战”,俗称“斗茶”。 在世界,茶是与
7、丝绸、瓷器之类并称的中国符号。而在中国,茶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文人的符号,他们借此寻找了不少游戏和乐趣,乃至于喝茶居然成为后人附庸风雅的一种道具。 到了明清时代,雅风更甚。有人在晚上将茶叶放入莲花苞中,夜深以后,莲花缓缓绽放。及至晨曦,花瓣挂露,茶中亦有荷香清露的芬芳。 这样的茶,被宋代茶人看到了是要嗤笑的,一定会笑他们不懂茶的真味。不过读书人的风雅,又怎么能以一板一眼地去评判好坏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