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01295
大小:10.41 MB
页数:98页
时间:2020-09-04
《第6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构造油气藏第三节地层油气藏第四节岩性油气藏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第六节复合油气藏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第一节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1)圈闭成因分类:以A.I.Levorsen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层、混合三大类型。(2)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И.О.БРОД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状、块
2、状、不规则状等类型。分类原则: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作,简便实用。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构造油气藏第三节地层油气藏第四节岩性油气藏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第六节复合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2)泥岩涂抹封闭:塑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使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压力,封闭。(3)颗粒碎裂封闭:碎裂作用使断裂带中颗粒颗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质颗粒破碎形成细粒的
3、断层泥。(4)成岩封闭:胶结作用使断裂带渗透性降低。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1)遮挡物——封闭作用储集层砂岩断层深部砂层高压流体源断层与储层之间的裂缝对流体进入砂岩储集层起“单向阀”作用形成机理:膏盐和软泥含大量原生水,密度低,上覆密度大的沉积层的不均衡重压下,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遇沉积岩层薄弱带,向上侵入或拱起,造成刺穿和底辟构造。基本形成条件:地下深处存在相当厚度的膏盐或软泥层上覆岩层存在压差变化比较显著的薄弱带洛克巴丹油气田剖面图① 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由于泥火山刺穿上覆沉积岩层,直接
4、遮挡储集层上倾方向形成圈闭,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②盐体刺穿油气藏莫连泥油田横剖面图☆地下深处的盐体,侵入并刺穿上覆的沉积岩层,形成盐体刺穿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则称为盐体刺穿油气藏。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并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形成岩浆岩体刺穿圈闭,后来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这类油气藏。③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灰岩、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四、裂缝性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a.油气藏常呈块状;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
5、,但试井渗透率较高;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石油沟气田构造图及剖面图四川盆地东南部石油沟气田:为轴向近南-北的不对称长轴背斜。主要产层: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和白云岩,上部硬石膏层为盖层;据岩芯分析,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m2;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m2,平均值高达3000m2以上。次生裂缝造成良好渗透性。轴部附近为裂缝发育带的主体,形成气藏的高产区。翼部裂缝发育程度低,含气差。油泉子油田剖面图柴达木盆地中央平缓背斜带油泉子油田中新统裂缝性油藏:不
6、对称的似箱形背斜,北翼陡,南翼平缓。储集层:裂缝性泥岩夹薄层石灰岩、泥灰岩和砂岩透镜体。石油主要聚集在一定深度范围的泥岩的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带内,与层位没有明显关系。单井产量相差悬殊,在裂缝发育带,形成油气富集带,产量也高。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构造油气藏第三节地层油气藏第四节岩性油气藏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第六节复合油气藏★因储集层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地层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储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下,二者直接接触。地层超
7、覆不整合油气藏:储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之上。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潜伏剥蚀单斜构造圈闭潜伏剥蚀突起圈闭潜伏剥蚀背斜构造圈闭位于不整合面以下,主要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蚀构造有关。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金家油田构造及油藏剖面图潘汉得尔油气田是由前寒武纪花岗岩、长石砂岩及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共同组成一个巨厚的块状储集层。其上二叠系盐岩成为良好的盖层,形成一个巨大的块状油气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含油气高度达400m,含油部分主要位于
8、潜伏剥蚀突起北侧。储集层为盆地基底古老地层时,通常称“潜山油气藏”。——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是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主体。潜山油气藏(潜伏古地形突起)形态:a.残山b.残背斜c.单断山d.双断山任丘油田平面图及剖面示意图:古潜山油藏上世纪70年代发现,高产大油田,潜伏剥蚀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