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34086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31
《论高师院校实践导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高师院校实践导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于桂霞[摘要]“实践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实践”为线索连接人才培养各要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源于当前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实践导向人才培养必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构建全程化的教育实践。[关键词]高师;实践导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
2、前教育”三大任务,并对如何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发展学前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师资,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纷纷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师范院校已经成为学前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高师院校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综合素质好、职业意识强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但同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观察、分析、理解与指导儿童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实践能力较弱。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更快更好地发
3、展,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课程、教学与实践等各个环节,构建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一、“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目前学界虽然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界定略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谁来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一-般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与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4、,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与思想引领下,按照高师学前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通过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实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天真稚嫩、活泼好动,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在发展中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与独特要求。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教育技术,也不存在简单的程式化教育技能,它需要教师能够针对特定情境和儿童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
5、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构建实践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锤炼学生教育技能,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教育智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实践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实践”为线索连接人才培养各要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特征右:(一)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目标■亠7=i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
6、一活动过程始终充满着复杂性、变化性与不确定性,永远面临着“发生、发现与践行的问题雹教师不可能只是简单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很难运用现成的理论,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准确地说教师仅仅学握了教育理论知识是不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的。因此,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教育更加充满了行动性、及吋性、情境性与不确定性,不同的情景与条件下,不同的幼儿心理行为反应及其含义皆有可能不同,对学前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其
7、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史多地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扮演好这些角色,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较高的实践智慧。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要把核心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1)实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前教师实践能力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实践必须贯穿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里的实践是指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旨在获取实践知识、形成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智慧。国外学者把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即学科
8、知识,是指教师对所教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缄默性知识,更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