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49000
大小: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0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梯形(1)枳沟初中袁法红知识目标:1掌握梯形的有关定义;2理解和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及简单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营造一个相互协作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及证明;2、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填空(1)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2、边形;用举反例的方法举出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但并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即等腰梯形,从而由这个错误的判定引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二、课内探究(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把学生分成以四个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等腰梯形的模型,让同学们用各种数学工具通过各种数学方法,如翻折、旋转等来探索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同学们可能会得出下面一些结论:(1)两腰相等;(2)两个底角相等;(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4)两条对角线相等;…………ADCBE(二)合作交流、共同论证(三)精讲点拨ADCBEADCBE(四)巩固
3、检测1、有效训练2、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个定理…我学会了:一种数学方法…我经历了:一次探索研究…我发现了:…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1)“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2)“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三、课后提升(分层作业,自主发展)1、配套练习册2、思考题:你能把上底与两腰的长度都为2,下底为4的等腰梯形(如下图)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吗?ADBC(3)分别延长、交于点,则与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得. 由此我们想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高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如图,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
4、在梯形中,,,求证:.分析:要证,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然后再利用,即可得出.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在证明梯形性质定理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过点作交于,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实质上是相当于把采取平行移动到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平行移动(也可移对角线),这是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之—(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2)“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二是把两个角转化到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用“全等三角形
5、的对应角相等”证明;ADCBEFADCBEF完善结论后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结论(3):观察翻折、后,由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经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结论(4)的证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同学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ADCB4、运用新知、学为己用例1:(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600,求其它三个角的度数。(口答)ADBCADBCE(2)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于点E。已知:EA=6,求ED的长度。教
6、师板演,规范学生几何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例2: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600,它的两底分别是16cm、30cm。求它的腰长。ADBC(两种添线方法)例3:如图,已知腰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垂足为O,AD=5,BC=9,求梯形的高。ADCBO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讨论,协作完成;5、反思小结、体味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个定理…我学会了:一种数学方法…我经历了:一次探索研究…我发现了:…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1)“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2)“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思考
7、、口答;6、分层作业、自主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