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

ID:57417669

大小:6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6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1页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2页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3页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4页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五核磁共振(NMR)实验核磁共振现象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信息的技术,由美国科学家柏塞尔(E.M.Purcell)和瑞士科学家布洛赫(E.Bloch)于1945年12月和1946年1月分别独立发现,他们共享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然界约有270种稳定的同位素,其中有105种核具有磁性,可以观察其核磁共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1H,19F,13C,11B等核。50多年来,由核磁共振转化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高新技术已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现今,核磁共振已成为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是研究分

2、子结构、构型构象、分子动态等的重要方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测CuSO4、HF、FeCl3等水溶液的1H和19F核磁共振信号;2.测量这些溶液中1H和19F的g因子及旋磁比g、共振线宽和弛豫时间;3.学习用核磁共振方法测量磁场不均匀性的方法;4.熟练掌握双踪示波器的操作,提高对实验中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二、实验原理和仪器:1.核磁矩的一些基本概念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即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在量子力学中知道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为:(5-

3、1)其中I为自旋量子数(对于质子I=1/2)、,h为普朗克常数。相应的核磁矩大小为(5-2)式中g为朗德因子、J/T,称核磁子、e为质子的电量、M为质子的质量、γ为旋磁比,对于确定的核是一常数。不同的核g值也不同,需要用实验测得,如质子的gP=5.5851、中子的gn=-3.82。图5-1核磁共振原理图当一个磁矩为的孤立原子核处于恒定的外磁场中时,若磁矩和外磁场之间的夹角为θ,则它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矩(如图5-1所示)(5-3)此力矩引起角动量的变化:有(5-4)对上式,可以解出磁矩的三个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5-5)式中μ1为磁矩在x-y平面

4、上的投影,φ为初位相。由μx、μy随时间变化关系可知,在xy平面上的投影μ1作圆周运动。当γ>0时,ω0>0,我们称为左旋,即以左手的姆指沿着磁场B0的方向时,四指所指为圆周运动指向;当γ<0时,ω0<0我们称为右旋。磁矩在z轴上的投影为一常数,表明这种运动不改变磁矩在磁场中的能量。磁矩的这种运动称为Larmor进动。进动的角频率ω0用矢量表示时为:(5-6)或ω0=γB02.核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与共振原理核磁矩处于外磁场中(设磁场方向为z方向),此时具有能量E:(5-7)无磁场有磁场m=-1/2m=1/2hν0图5-2能级和跃迁式中m为磁量子

5、数,是自旋量子数I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它的取值等于I,I-1,I-2,……-I+1,-I,共有(2I+1)个数值。对于自旋I=的核,。能级间的跃迁选择定则为Δm=±1,故两能级之间的差值:(5-8)磁矩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及其对应的能级跃迁如图5-2所示。若再在垂直于B0的方向加一个频率为ν的射频场,其能量为hν。如果此入射电磁波的频率为ν0,并满足时,处在下能级的核子有一定的几率吸收这部分能量并跃迁到上能级,这便是共振吸收。或表示为(5-9)也可表示为(5-10)当射频场hν0被撤去后,磁场又把这部分能量ΔE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共振发射。共

6、振吸收和共振发射的过程称为核磁共振。3.磁化的弛豫介质中大量质子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达到平衡;若受到扰动会偏移平衡,但可以自动地恢复平衡。恢复平衡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步骤:第一步,通过质子与质子之间的作用先达到平衡,这种恢复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第二步是整个质子磁矩与周围环境作用而恢复平衡,这种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不管弛豫时间是T1还是T2,它们都与物质的结构、物质内部的相互作用有关。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变化,必将引起弛豫时间的变化,得到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也就随之变化了。例如,人们发现水中的氢和脂肪及其他

7、大分子中的氢的弛豫时间相差很大。由于不同组织所含的水的分量不同,通过测量驰豫时间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才能产生核磁共振。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I=1/2的原子核是电荷在核表面均匀分布的旋转球体,如1H1,13C6,15N7,19F9,31P15等,它们的核磁共振谱线较窄,最适宜于核磁共振检测,是NMR的主要研究对象。4.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1)调磁场法如图5-3所示,使用固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调节样品所受的外磁场变化,它由永磁铁、扫描线圈、射频振荡器和探测器四部分组成,其中扫描线圈用于使外磁场B0作微

8、小振荡,从而使我们能在示波器上看到尖锐的共振峰,射频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通常频率。  图5-4调频核磁共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