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98983
大小:392.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17
《校企合作策划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企合作策划书。1。目录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一)校企合作概述(二)校企合作原则(三)校企合作背景分析1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四)校企合作目标二组织结构(一)领导组织结构(二)相关负责人职责三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一)校企合作的产出(二)校企合作方式(三)具体实施步骤四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2。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造、创业是呼声较高的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转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面的渗入拓宽,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校
2、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产与学双方互赢,而且能够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项目转化成创新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校企合作项目概述校企合作项目是指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通常是由企业作为出资方,高校提供师资,从而构建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交流的平台,合作建设高效能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既属于继承性工作,又属于开创性工作,随着社
3、会经济发展的形态不断变化,其方式、内涵、方法、手段都相应地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积极推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策划书分析了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带来的影响。(二)校企合作原则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长期合作的联合体,从而达到互赢、共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时,高校必须明确基本的原则:1共同目标原则高校与企业应该达到共识,都具备一致的目标、意向以及价值观。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3。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
5、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2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3优势互补原则校企联合并不只是注重双方力量的叠加,更注重的是双方的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力量达到最佳。4校企互动原则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5信誉良
6、好的原则。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在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时,都必须注重信誉,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大大提升合作成功的机率。(三)校企合作培养背景分析1校企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创
7、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院积极探索开展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力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第一,校企合作是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人才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从事基础理论或前沿科学研究的人员;工程型: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的人员;技术。4。型:从事工艺、实施、管理的人员;技能型:从事操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员。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
8、、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传统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