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73657
大小:28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8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创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实验器材:水槽、细沙、烧杯、矿泉水
2、瓶(内盛水)、铅笔、气球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两张帕斯卡画像,请两位同学比赛看谁能最先把它订到墙上去。(教师分别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图钉,一个是有尖的图钉,一个是无尖的图钉。)学生比赛结束,教师分别采访两位同学。采访胜利者:“请谈谈你订画过程的体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鼓励,并指出:垂直于墙面用力才能较容易把画钉在墙上,我们把这个垂直作用在墙上的力叫压力。采访失败者:“你甘心失败吗?”(教师拿出给两位同学的图钉给这位同学看,学生观察图钉后摇头。)继续问:“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鼓励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的问题:由这次比赛,你能
3、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吗?二、进行新课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猜想:依据生活经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压力、重力、受力面积、接触面的材料等。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究竟是压力还是重力产生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讨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排除了“重力”因素。接着,教师指出:初中阶段遇到的问题简单一些,接触面基本都是相同的,我们只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设计实验首先教师提示学生面对多个因素时,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给学生提供的器材有:细沙、烧杯、矿泉水瓶(
4、内盛水)、铅笔、气球等。请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验证上述猜想的方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将学生交流的方案及所用器材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方案1:选择的器材:细沙、烧杯、矿泉水瓶(内盛水)。做法:①分别将烧杯正放、倒放在细沙面上,观察比较烧杯陷入细沙的深度。②再将水倒入烧杯或矿泉水瓶放入烧杯中,再放在细沙面上,观察烧杯陷入细沙的深度。方案2:选择的器材:细沙、矿泉水瓶(内盛水)。做法:①分别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倒放在细沙面上,观察比较矿泉水瓶陷入细沙的深度。②将瓶内水倒出,再正放(或倒放)在细沙面上,观察烧杯陷入细沙的深度。方案3:选择的器材
5、:铅笔。做法:①分别用不同的力将铅笔笔尖扎在手指上,比较两次手的感觉。②两手指用相同的力挤住铅笔,比较两手的感觉。方案4选择的器材:气球。做法:①分别用不同的力将手指扎在气球上,比较两次气球发生的形变。②食指和手掌用相同的力挤压气球,比较气球两侧发生的形变。……(3)进行实验请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其余方案有兴趣的小组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时间进行探究。(4)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探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最后做出总结: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
6、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强多媒体出示图片。过渡:鸟和人对雪地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那如何比较这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学生讨论回答:可以比较雪地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教师: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1)简介帕斯卡:布莱士·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于165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应用这个定律制造的各式各样的液压机械,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创造奇迹,给老师和学校更多的惊喜。(2)例题:桌面上
7、平放一本教科书,书重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师强调:因为书在水平桌面上,所以F=G。3、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课件展示图片过渡:请观察这些图片,按图钉的时候,你想让顶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背书包时,你希望书包带对你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那这些场景中,哪些需要增大压强?哪些需要减小压强?(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讨论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②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增大压强的实例,并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压强的?当学生的举出“锥子、缝衣针、锯、斧头、剪子、刀”等例子时,教师
8、适时指出“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找准学习方法,“磨好刀,砍好柴”。③小游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反应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