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

ID:5724154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3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_第1页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_第2页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_第3页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_第4页
资源描述: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预警参数指标。但由于设立技术参数指标技术含量很高,预警指标数值的科学性需要反复论证,目前不少基层税务机关尚缺乏科学规范的预警参数指标,导致很多纳税评估工作停留在单一指标的对比上,税务人员需要凭自己的经验对关联指标进行分析,直接影响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行管理条件下,从分析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入手,寻找纳税疑点,让纳税人对疑点作出解释,再通过进一步核查排除疑点,可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产生更好的评估效果。  现行评估方式与当前的税收环境脱节  从纳税评估的目的来看,笔者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

2、机系统分析数据,实现一种动态、及时的税收监控状态。目前,税务系统的主要评估思路是,广泛搜集内外部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发现疑点;再按行业分类建立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但这种评估方式比较理想化,与当前的税收环境明显脱节。  比如,按照这种评估模式,税务人员在对某歌星实施纳税评估前,需要将该歌星所有的涉税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出房产、存款等涉税项目,再将相关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不符,差异点就可以成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税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也很难全面掌握被评估对象的涉税信息,纳税人提交的信息也不完全真实。如果税务人员试图从外

3、部寻找线索,经常会影响相关方面的利益,从而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税务人员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外部资料搜集方面,也直接弱化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控,导致一些企业故意混淆账目,使税务人员检查无法下手。此外,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指标参数,很多纳税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对单一指标的对比上,通过单一指标对比设定疑点。在根据疑点进一步评估时,一般需要税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相关联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实施评估工作时,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估人员尺度不一、评估结果出入大等问题,直接影响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企业往往利用存货核算隐瞒收入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业逃税尤其是商业企业逃税,往往通过隐瞒销售收入

4、,增加成本来实现。具体而言,商业企业一般通过虚开发票、虚假购进存货取得增值税发票、销售不入账或延期实现销售、虚假列支费用,偷逃税款。  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对简单,涉及的会计科目相对集中,存货核算成为商业企业偷逃税款的重要渠道。经过总结归纳,笔者发现,商业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购货不进入存货核算,隐瞒销售收入,直接增加销售成本。这包括三种形式:无发票购进货物、取得普通发票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购进货物。企业一般采取增加单位存货成本方式结转销售成本。二是购进存货进入存货科目核算,销售不作账务处理,成本也不进行结转。这也包括三种情况:无票存货(包括估值

5、入账)、取得普通发票存货(无进项)、取得增值税发票存货。企业往往通过虚报财产损失、虚假赠送、低价销售等方式消减存货数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业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真实发票,有真实进货,但成本结转存在问题;有真实发票,无真实进货。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需要抵扣增值税税款,并将存货进行成本结转;未取得发票或普通发票,但进行了成本结转。  以企业存货科目核算为出发点开展评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商业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税务人员应以审核企业的存货科目核算是否准确为关键点,通过核算企业的存货情况倒推其销售情况,寻找企业的纳税疑点,再结合实地核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  具体来

6、说,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一般在进行存货核算后,再作隐瞒收入的核算,税务人员理论上可以利用企业的申报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企业的纳税疑点,再根据疑点对企业的存货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证实其存货是否作了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对企业实际评估时,需要先假设企业的期初存货为真实数据。  企业的存货可以通过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进行倒算(需要扣除运费和固定资产的进项部分,通过征管系统即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由于我们的分析前提是,企业通过调节销售成本与存货余额的方式隐瞒收入,我们可以假设企业的期末存货是实际存货(与实际盘点一致),然后根据增值税发票信息测算企业的销售成本,即用企业的期初存货成本,加上企业的本期购进成

7、本(进项发票/增值税税率),再减去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这也就是企业的库存总账的贷方累计发生额。接着,将如此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产生了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审核的重点。  这个差异通常会产生三种结果。  第一,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小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多结转了销售成本(相关成本未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且无增值税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纳税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预警参数指标。但由于设立技术参数指标技术含量很高,预警指标数值的科学性需要反复论证,目前不少基层税务机关尚缺乏科学规范的预警参数指标,导致很多纳税评估工作停留在单一指标的对比上,税务人员需要凭自己的经验对关联指标进行分析,直接影响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行管理条件下,从分析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入手,寻找纳税疑点,让纳税人对疑点作出解释,再通过进一步核查排除疑点,可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产生更好的评估效果。  现行评估方式与当前的税收环境脱节  从纳税评估的目的来看,笔者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

2、机系统分析数据,实现一种动态、及时的税收监控状态。目前,税务系统的主要评估思路是,广泛搜集内外部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发现疑点;再按行业分类建立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但这种评估方式比较理想化,与当前的税收环境明显脱节。  比如,按照这种评估模式,税务人员在对某歌星实施纳税评估前,需要将该歌星所有的涉税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出房产、存款等涉税项目,再将相关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不符,差异点就可以成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税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也很难全面掌握被评估对象的涉税信息,纳税人提交的信息也不完全真实。如果税务人员试图从外

3、部寻找线索,经常会影响相关方面的利益,从而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税务人员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外部资料搜集方面,也直接弱化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控,导致一些企业故意混淆账目,使税务人员检查无法下手。此外,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指标参数,很多纳税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对单一指标的对比上,通过单一指标对比设定疑点。在根据疑点进一步评估时,一般需要税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相关联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实施评估工作时,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估人员尺度不一、评估结果出入大等问题,直接影响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企业往往利用存货核算隐瞒收入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业逃税尤其是商业企业逃税,往往通过隐瞒销售收入

4、,增加成本来实现。具体而言,商业企业一般通过虚开发票、虚假购进存货取得增值税发票、销售不入账或延期实现销售、虚假列支费用,偷逃税款。  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对简单,涉及的会计科目相对集中,存货核算成为商业企业偷逃税款的重要渠道。经过总结归纳,笔者发现,商业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购货不进入存货核算,隐瞒销售收入,直接增加销售成本。这包括三种形式:无发票购进货物、取得普通发票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购进货物。企业一般采取增加单位存货成本方式结转销售成本。二是购进存货进入存货科目核算,销售不作账务处理,成本也不进行结转。这也包括三种情况:无票存货(包括估值

5、入账)、取得普通发票存货(无进项)、取得增值税发票存货。企业往往通过虚报财产损失、虚假赠送、低价销售等方式消减存货数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业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真实发票,有真实进货,但成本结转存在问题;有真实发票,无真实进货。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需要抵扣增值税税款,并将存货进行成本结转;未取得发票或普通发票,但进行了成本结转。  以企业存货科目核算为出发点开展评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商业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税务人员应以审核企业的存货科目核算是否准确为关键点,通过核算企业的存货情况倒推其销售情况,寻找企业的纳税疑点,再结合实地核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  具体来

6、说,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一般在进行存货核算后,再作隐瞒收入的核算,税务人员理论上可以利用企业的申报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企业的纳税疑点,再根据疑点对企业的存货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证实其存货是否作了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对企业实际评估时,需要先假设企业的期初存货为真实数据。  企业的存货可以通过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进行倒算(需要扣除运费和固定资产的进项部分,通过征管系统即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由于我们的分析前提是,企业通过调节销售成本与存货余额的方式隐瞒收入,我们可以假设企业的期末存货是实际存货(与实际盘点一致),然后根据增值税发票信息测算企业的销售成本,即用企业的期初存货成本,加上企业的本期购进成

7、本(进项发票/增值税税率),再减去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这也就是企业的库存总账的贷方累计发生额。接着,将如此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产生了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审核的重点。  这个差异通常会产生三种结果。  第一,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小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多结转了销售成本(相关成本未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且无增值税发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