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05560
大小:12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28
《孔子生平 论语简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家思想中的哲学智慧主讲:汪涌豪一老子与庄子1、老子的生平事迹2、庄子的生平事迹3、老庄思想的异同朱熹《朱子语类》:“老子之学,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若旁日月,挟宇宙,挥斥八极,神气不变者,是乃庄生之荒唐,老子曷尝有是载?”朱熹尖锐批判老子,认为老子的学说常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是不变的,朱熹则认为是有规律得变化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二道家学说的哲学智慧1、生与死《寓言》:“生有为,死也;勤公,以其死也,有自也”。有大为的人是要死的,勤快的人也是会死的。人都是逃不过的。2、
2、动与静《庚桑楚》:“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二道家学说的哲学智慧3、巧与拙《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凡是有机械的人必定会干投机取巧的事,投机取巧的人必定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于胸中,人的纯粹洁白的心灵就会沾染上污点;心灵不纯粹洁白的人就会心性不定;心性不定的人是不可能接受什么道德观念的。我并非不懂得这种机
3、械,我是感到羞耻而不愿意使用它啊4、虚与实《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二道家学说的哲学智慧5、美与丑《德充符》:“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所谓诚忘”。只要有超人的德行,形体方面的不足就会被人忘掉。人们不忘掉应该忘掉的形体而忘掉了不该忘掉的德行,才是真正的遗忘。三道家学说的思
4、想魅力1、一切存在最彻底的反思者与批判者(1)反智的诉求《胠箧》:“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人始含其聪矣……”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1、一切存在最彻底的反思者与批判者(2)反道德的指向《马蹄》:“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无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认为,艺术作为自然的增补这一事实本身就体现出了一种本质的“恶”。老子曰:“五色令
5、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1、一切存在最彻底的反思者与批判者(3)反有为的真意《在宥》:“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庄子一开始就提出应当“莫若无为”;推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君主治理天下也应是无为而治的,《胠箧》:“故绝圣弃智,则大盗乃止”。隔离圣人,远弃智者,这样才能根本上制止社会动荡,以及盗跖那样的大强盗。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2、现世人生最热忱的究问者与践行者(1)自由的确认《繕性》:“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
6、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2、现世人生最热忱的究问者与践行者(2)功利的破解《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好事不会马上受到称赞,做坏事也不会马上受到惩罚,但是做好事的人早晚要被人称赞,做坏事的人终究要受到惩罚,所以人要向善,不要因为不能马上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做好事,也不要因为不会马上受到惩罚而做坏事。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
7、2、现世人生最热忱的究问者与践行者(3)世道的拯救吴文英《庄子独见》:“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3、精神世界最积极的体认者与开拓者(1)所谓相对主义《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孔子说,世上任何一个东西,一件事,一个人,你如果带了一个有色眼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的观点见解就不同。“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肝胆在人体内部是连在一起的,都是
8、人体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把它们分开来,从不同的角度看,肝胆就像楚国与越国一样。在春秋战国之时,楚、越两个国家互相争强争霸。虽中间有许多的矛盾,但有许多的利害关系。但相反的一面,“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站在同一立场上,换一个角度看,往往万物又是一体的。三道家学说的思想魅力3、精神世界最积极的体认者与开拓者(2)虚无的认知《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