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56145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07
《小学语文质疑探究、小学数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易门县小学语文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修改稿)一、基本理念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载体,“小学语文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是从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出发,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勇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初步探索出了“易门县小学语文质疑探究课堂
2、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二、模式原则1、创新原则: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的设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通过思索使学生独到的回答(评价)问题;通过类比和假设使使学生勇敢地质疑(反驳)问题;通过反思和回顾使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能编拟问题(习题)。此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最终形成了创新的能力。2、探究性原则:探究性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求知的潜能,处处使学生
3、“生疑”,时时使学生带着“解疑”的欲望而去“探疑”。课堂始终贯穿着一条隐形的探究线索:即设疑(开始)?>思疑?>解疑?>再质疑?>再探疑?>编疑?>答疑?>无疑(结束)。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共探、生生合探。“疑问”最初由学生提出,最终仍由学生自己解决。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使用这一模式应遵循的最基本的方法。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的思维慢慢“设卡”,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具体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检查自学情况,要坚持“学困生答,中等生补充,
4、中优生评判”;“合作探究”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质疑”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难度大的由学生合作解答,仍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通过讲解解答。“拓展延伸”也是先进行巩固运用,然后再变式延伸;先由教师示范编题,再由学生自主编题,最后由教师选择地展示,让全体学生“练”题。4、全体性原则:整体性是实践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且贯穿课堂始终。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编拟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
5、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关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5、民主和谐原则: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更是创新人才的催生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6、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学校的每一节课都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要让学生从平时的每节课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独立探究问题,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的意识,形成创新的能力,着力为未
6、来社会培养合格创新人才。同时把“质疑”的习惯引向社会的课堂、生活的课堂,通过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现象的思考,对周围人群请教式的“质疑”,从而拉动整个家庭、整个社区、整个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和思考。三、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该模式的一般程序为:1、创景激趣,自主设疑;2、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3、多元导悟,合探解疑;4、巩固深化,学用延展,其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创景激趣,自主设疑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一是能够简洁恰当地导入正课;二是能够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期待;三是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
7、好的情感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操作此环节要注意:环境要适宜,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放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时间要充足,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林;范围要明确,是根据课题质疑还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是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还是课文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疑有所据;问题有特色,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避免模式化、程式化;问题处理要灵活,不同的问题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浅层次问题当场直接解决,稍有点儿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
8、问题探究解决;必须改变“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难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设疑过程要重视,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