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3083
大小:19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1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浅析——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升华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初探——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升华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反映了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和思索。诗篇中建功立业的抱负,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叹以及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使文学自觉时代的文人士子生命意识得到强化,它展示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揭示了他们生命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拓宽了文学的生命主题,使个体生命的自觉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意识,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先导式的启示。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生命状态;觉醒与升华东汉末年,国势衰微,社会动荡,政治混
2、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一时期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文人开始比前人有了更广阔的关怀和更深刻的生命体验。他们清醒地感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怀疑,在黑暗的社会中,文人转向了对人自身的思索。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困惑,生命意识随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汉末产生的《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诗中体现的生命漂泊之感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探寻,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内涵。无论是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还是人生的无常之感,都体现出一种人性的复归
3、,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诗中更加关注“人”这个本体,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凸显出强烈的人本精神,是文人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一、传统价值观的衰微与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所谓永恒的价值,便是个人的道德自修,使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于道义,并为了道的弘扬延续而建立功业,《左传》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变,此之谓不朽。”古代的文人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以求名垂青史,使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个体生命的价值完全附着于儒家体系,人生的意义就寄托在一个虚假的道德承诺里。这样的观念在《古诗十九首
4、》11里受到了质疑,在那个大汉王朝气数将尽的时代里,儒家经典已极难解释和平息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逐渐失去了理性的光彩和正义的权威,在政治舞台上悄然后退。文人自己的生命尚且朝夕不保,何论功名事业。面对生命如寄,功名无望的残酷现实,他们对人生产生忧虑并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挺进庙堂的路径一旦被隔断,文人反而会更专注于内心,将最真实的东西呈现。知识分子从儒家人生价值观念的束缚下解脱了出来,开始注意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在儒家传统中,人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情感,“诗以道其志”,志是先贤明君的道德理想,倡导面向国家、社
5、会、道德、伦理抒发大志,人本身的所有生命欲求、情感本体也同时蒙上道德的外衣,而对于另一种情感,表现人作为生命的本能的自然欲求、人性化的愉悦的世俗之情,则都是不屑、不敢,或是不能为之的。那些士大夫所不敢正视处,也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在《古诗十九首》中,人们从关心社会政治转向了对个人自身的关注,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写,发出了源自内心的真正自然的呼喊。它意味着人对生命感受的沉着咀嚼,而非呆板的故作清高。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
6、?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1]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
7、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的《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同有之情”,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情绪和体验,由于作者把这种情绪和体验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加以概括,因而能引起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出路的理性思考。它不再是不关痛痒的畜优献物,历史选择了它来载负这个大动乱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整个精神世界。也正是因此,《古诗十九首》当得起“一字千金”、“五言冠冕”。[2]11《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
8、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