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

ID:56730613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6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1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2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3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4页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凤翔县城关镇儒林小学刘永梅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呐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那么,在这一学习方式中,教师角色该如何定位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创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创

2、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依据全班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均衡搭配,每组成员里包含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优秀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人数多的班级,也可以10人左右。人数多时就要设置组内组,2人对学,4人群学,最后才是小组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小组的同时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教给他们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考核机制。要求每个

3、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且激发他们小组间竞争的热情,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二、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点火者: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寻找学生能够合作的纵火点。如在教学通分时,3位同学做了3道通分练习,板演如下:  (1)==(2)==(3)========第3种做法我是第一次碰到,面对课堂上这一意外的即时生成,我并没有直接对这种做法肯定或否定,只是先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很多同学都认为第

4、三个同学做错了,说这不是通分,有的同学则一脸迷茫。“为什么说它不是通分呢?到底是不是呢?还是让我们小组间交流一下吧”我随即提出让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组内纷纷发表看法。我参与了其中一组的交流。  生1:他用了除法,我们刚才通分用的全是乘法!  师:哦,他用了除法,所以不是通分。  我有意无意中重复了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  生2:(刚认为他不是通分的一个同学)我仔细想想,认为他是通分了,因为他已经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了同分母的分数了。  生3:这么一说我也认为他是通分了,因为在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的过程中两个分数的大小都没有

5、改变呢。是通分!  生4:他是通分!因为他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转化成了与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符合通分的要求,所以是通分!  生5:老师,他是通分,但不需要转化,这一步是多余的。  生6:是呀,他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  ……对于这一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说理的时候,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模糊到清晰,经过交流,对通分的意义理解地更加透彻、清晰! 三、找到学生合作过程中的点拨点: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在视察过程中及时了解学情,给学生以点拨,及时将他们引导到顺利地合作的道路中来。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单元

6、“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时,学生观察课本51页情境图,得到1时行12千米的条件,进而解答问题,得到三个算式:12×2=24(千米)12×4=48(千米)12×6=72(千米)这时小组合作,观察算式的异同,探索规律。经过交流后很多小组得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多少倍。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算式,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分析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能不能是零。学生经过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马上意识到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能是零,从而讨论得出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零除外

7、,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四、寻找学生合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现场生成不少的问题,也一定会生成许多令老师想象不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些恰恰是合作中的闪光点,老师千万不可放过,要给予鼓励,要给予进一步的挖掘提升。什么是能力?能够在合作中提出不一般的问题,这就是能力。在学完大数的估计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估计“一碗米有多少粒”,学生纷纷各抒己见:生:我把一碗米平均分成很多小份,数出一份,就能算出一碗有多少粒了。生:我用手一把一把抓,数出一把有多少粒,再算一碗有多少粒。生:我先数出一小勺有多少粒,再用勺

8、子往碗里装,就能知道一碗米有多少粒了。……全班交流时,有个学生举手了:“我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你分的每一小份大约一样多的?米粒太小,每一把或每一勺如果不一样,肯定差好多,这样估计出的数值误差太大了!”我的眼前一亮,现场生成了一个问题。怎样保证估计的数值接近准确值呢?这时继续让学生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