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ID:56621529

大小:10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1、知道黄土高原的文化风情。2、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貌、地形特点,并能解释黄土成因。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环节预设:导学(5')—读学(15')—读学汇报(5')—研学(5')—展学(10')读学积累注意坐姿和书写啊!知识链接 黄土成因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

2、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学法导引读课本23-31页,根据要点点击提示圈划、勾划、书写。不要用荧光笔!要点点击一、感受高原文化——文明的摇篮1、位置与范围:在24页图6.25中圈划出下列地理事物,并在课本24页第一段旁批注。(1)山脉: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2)河流:黄河(3)省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行政中心:西安、太原、银川、兰州2、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地表呈现怎样的形态?读课本23页图勾划3、探索发现:尝试着完成25页活动,分析“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

3、系。二、探究黄土成因——风吹来的黄土1、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呈现怎样的地貌景观?勾划并结合图6.29理解其形成过程2、黄土成因:关于黄土的成因得到广泛认同的学说是什么?勾划并读26页阅读材料详细了解3、学以致用:尝试着完成27页活动1,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地理现象。三、直面高原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1、分析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勾划2、感受危害: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哪些危害?勾划3、深度思考:尝试着完成29页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四、制定措施——水土保持1、水土保持的措施: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

4、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勾划2、深度观察:水土流失的治理:读30、31页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研学探究小组成员要精诚合作啊!1、核对课本上勾画内容2、大组互相探讨活动题①组长带领组员读题②组内每人必须发言③一人在白班桌总结答案3、备展展学提升体态大方,讲解清晰,听展认真任务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25页活动)任务二: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27页活动1题)任务三: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分自然原因及其危害1、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课本26页图6.32和活动1、2讲解2、水土流失的危害结合课本28页第二段和29页活动3讲解任务四:水土流失的治

5、理结合课本30页文字和活动讲解读学检测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有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2、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北连,南抵。二、风吹来的黄土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成因假说中“”得到了广泛认同。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4、黄土土质,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形成、、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三、严重的水土流水5、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这里长期的。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原因有

6、:①黄土特性:黄土土质,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植被特点:地表,缺乏保护。③气候特点季降水集中,且多。人为原因有: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7、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带走了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加剧,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造成巨大困难。四、水土保持8、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建设。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与建、修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