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

ID:56564808

大小:2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8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_第1页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_第2页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_第3页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家名作阅读训练:龙应台(山间小路)外一篇山间小路龙应台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路。在那条小径上,朱熹,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40

2、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会面。他要和张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记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

3、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命运,郁悒而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

4、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璧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

5、”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4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泰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见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注释:(珙gǒng大璧)1。第八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

6、什么(2分)2。对于岳麓书院的兴衰与文明的关系,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6分)(1)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7、)“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对不对,请说明理由(4分)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1。“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历史上对文明,对真理,对正义的认识,执著和尊重的力量。(意思对即可)2。(1)书院兴,说明文明受到尊重。(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3)不管书院兴还是衰,文明总是在前进的,是压制不住的。(意思对即可,每条2分)3。(1)再点“小路”,照应题目和

8、开头;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2)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代。(每条3分,每条中前半句1分,后半句2分)4。不对,不能说“始终对立”,也有妥协的时候。[然而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