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

ID:56465849

大小:250.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6-19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_第1页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_第2页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_第3页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_第4页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分离第四章-2 气体吸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组分吸收的计算吸收因子法设计计算步骤4.3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计算法4.3.1吸收因子法1.吸收因子吸收因子①它是综合考虑了塔内气液相流率和平衡关系的一个数群。②L/V值大,相平衡常数K小有利于组分从相转入液相。③A值的大小可说明在一具体的吸收塔中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④A值大,达到同样目的所需的理论板数就少。⑤如果板数固定,A值大的吸收得好。2物料平衡对n板作i组分的物料衡算将代入,消去做全塔物料衡算:3.吸收因子和平衡级数的关联平均收因子法相对吸收率相对吸收率=实际吸收量/理论最大吸收量理论塔板数

2、相对吸收率平均吸收因子法N-A-的关联2.平均吸收因子3.液气比4.吸收率和相对吸收率5.关键组分6.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步骤多组分吸收塔已知条件:①入塔原料气的流量V0②入塔原料气的组成y0③操作温度和压力④吸收剂的种类和组成⑤对原料气中某一组分的分离要求设计计算的任务:①所需的理论板数N②塔顶加入的吸收剂量LN+1③塔顶尾气的量和组成VN、yN④塔底吸收液的量和组成L1、x1计算步骤①选择关键组分②利用吸收因子图中N=∞线求出最小液气比(L/V)m,然后根据操作液气比(L/V)一般在最小液气比的1.

3、1~2.0倍范围内选取操作液气比③理论板数的确定,由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和操作液气比L/V,用图4-8求出为满足关键组分吸收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N。先计算关键组分在操作液气比下的吸收因子A关A关=L/VK关由图4-8横轴上的A关引一垂线和引自纵轴长的吸收率值水平线相交,从交点的位置读出所需的理论板数N。④其他组分吸收率的确定。计算步骤①根据关键组分的吸收率(由工艺要求给定),计算最小液气比,确定液气比②确定各组分的吸收因子③根据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及吸收率,确定平衡级数④确定非关键组分的吸收率⑤确定贫气中各组

4、分的摩尔流量,并计算其总摩尔流量及组成⑥计算气相平均摩尔流量,并根据液气比计算液相摩尔流量,⑦确定吸收剂用量当N=∞时,φ=A,最小液气比(L/V)最小=Kφ例4-4已知原料气组成平均吸收温度t=38℃,操作压力p=1.013MPa,iC-4吸收率=90%计算:最小液气比理论板数(L/V=1.1(L/V)m各组分的吸收率和塔顶尾气的数量和组成塔顶应加入吸收剂量解:由题意,选择iC4为关键组分由列线图查出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KC1C2C3iC4nC4iC4nC5nC617.53.81.480.570.40

5、.180.1450.0564.4.1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吸收速率增强因子反应扩散方程6-2-2基本关系式及逐级计算多组分吸收逐级计算的基本关系式是以组分流率为变量,将组分物料平衡关系与相平衡关系相结合,自下而上逐级关联导出的。第1级的关系式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得到:l2,i+v0,i=v1,i+l1,i根据相平衡关系得到:l1,i=A1,i·v1,i(6-30)(6-31)所以,得到第2级的关系式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及相平衡关系得到:l3,i+v1,i=v2,i+l2,i=v2,i·(1+A2,i)所以:(6

6、-31)(6-32)(6-33)将式(6-31)代入式(6-33),得到:将上式化简,得到:(6-34)同理,第3级的关系式l4,i+v2,i=v3,i+l3,i=v3i·(1+A3,i) 所以得将式(6-34)代入上式,化简得到:(6-35)(6-36)(6-37)由上面的式子可以归纳出第n级的关系式为:ln,i=An,i·vn,i此式就是吸收过程的逐级计算通式。所以,第N级的关系式为:lN,i=AN,i·vN,i(6-38)(6-39)(6-40)将给定的吸收剂流率lN+1,i及原料气组分流率v0,

7、I代入上式,再通过设定的流率及温度初值求出各级各组分的吸收因子An,i,就可计算出vN,i及lN,i。接着依次从第N-1级开始,逐级向下计算到第1级。因为组分的流率及温度是我们设定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试差,反复计算,最终会找到合理的结果。(6-41)6-2-3初值的设定由我们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要能够进行计算,我们必须要知道吸收剂组分流率ln+1,i及浓度、原料气组分流率v0,i及浓度、各级温度Tn、压力、热量、级数N及各级的吸收因子An,i。对于操作型的计算,级数N是可知的,吸收剂、原料气的组

8、分浓度、流率及温度是可知的,如果没有压降,各级压力相等,也就是说等于全塔操作压力,那么压力也是可知的,当进行绝热操作时,热量就可以不考虑了。所以只有An,i及Tn是未知的。由于各级温度初值不能按线性分布设定,(所以我们要考虑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利用与它相关的因素对它的影响来设定温度)。在吸收塔内,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溶解热,所以可以假定温度变化与吸收质溶解量成比例(溶解量越大,溶解热就越大,温度的变化也就越大),温升比应等于溶解量的比值。也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