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07769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1
《差生转化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差生转化材料 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过多地关注"教",而忽视了"育";更多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所有学生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央新人才观的提出,促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思考:新时期,学校怎样培育人?特别是,对教师们习惯称之为"差生"的学生们,如何教育、转化与培养。这样,差生的转化,自然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尖锐地提了出来。 一、"差生"及转化所谓"差生"通常是指,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校纪校规或品格有或多或少问题的学生。首先,"差生"指坚持认真学习,
2、但总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不断尝试多种学习途径,改变单位时间学习的效果。其次,指人很聪明,只是不学习,经常违纪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分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引导他们拿出更多精力关注学习,而对其违纪行为则采取有条件的包容态度,容许他们有改正不良习惯的时间。再次,就是那些学习不好,而且在品质和人格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一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用正反事例向其阐明品格问题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不断进步,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树立较为稳定积极向上的品格基础。 二、"差生"转化的重要第一,对"差生"转化,是贯彻党的教育
3、方针和新人才观,以及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新人才观,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以学习好坏评价学生和培养学生观念,要肯定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将在未来祖国建设中有一席之地,基于此,要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素质教育要求,不能以"分"定校、以"分"定教,分数高于一切的应试教育观念,去从事教育工作,而要关心所有学生的教育与成长,要因材施教。第二,对"差生"转化,是营造良好教学秩序的需要。通过对"差生"的转化,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也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
4、,对"差生"转化,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品质差的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基础。如果学校对这些差生放任自流,就可能滋生事端,危害社会,影响社会稳定。 三、转化"差生"坚持的原则 1.表扬与奖励为主导原则。"差生"在学校、家庭听的最多的就是讽刺、挖苦与嘲弄,感受的都是教师、家长的失望与无奈,对此已有免疫力,也就没有了疗效,更多的是对他们的伤害。为此,做为学校和教师,按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差生"实行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而以表扬和奖励为主。"差生"也有很多优点,只是因为他们缺点多,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再就是学生都喜欢表扬,"差生"更是如此。平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表
5、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这样性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学习自信心,克服自身缺点。此外,学校、班级的奖励也要给"差生"机会,如:设立学习进步奖、体育贡献奖、关心集体奖等等。使"差生"无时不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上进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刻苦学习、关心集体与同学中来。 2.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很多"差生"都是因为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导致。因此,一方面学校、教师对学生要从严要求,细化具体改正目标,让他们写成书面形式,贴在课桌上,时时地警示自己。另一方面,召开主题班会或采用其它形式,向全班同学和所有任课教师公布"差生"改正目标,帮
6、助监督。再就是,"差生"与好学生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即可以做到全方位监督,又可以辅导学习,会收到明显效果。 3.目标激励与分层管理相结合原则。对"差生"转化,不能只是一味的从严要求,一味的惩罚。首先,应该采取目标激励。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规定时间应改正的缺点与不足,及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有了奔头,从而自觉实现转化。其次,就是实行分层管理。对"差生"的要求,不能与好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对他们违纪更不应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应该采取冷处理结合暗示的办法,效果会更好。同时,对"差生"学习目标要求,也不应与好学生一致。如:作业可以简单一些,
7、任务量可以少一些,逐渐提高任务量。 4.尊重和信任相结合的原则。在"差生"的教育和转化中,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格,不要总是停课、罚款,更多地是帮助他信他们可以改变,并经常传达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差生"的教育和转化会事半功倍。 5.关心学习、品德与关心心理并重原则。对"差生"的教育和转化,不仅要使他们走上努力学习和培养良好品行的道路。更重要地是,关心他们心理的成长和成熟。因为,只有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才会有恒定的行动。基于此,要求教师经常找他们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以潜移默化形式调整学生心理。船友希望小
8、学2011年9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