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59300
大小:165.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8
《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No.32011年05月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May.2011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康桂英(安徽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关键词]郑樵;《通志·总序》;
2、史书编纂思想[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712(2011)03-0055-03郑樵(1104—1162),字渔仲,福建莆田人,中国古代著神;并依此例指出了断代史的很多弊端,其中不乏一些正确名的史学家,世称“夹漈先生”。史载郑樵一生不应科举,的见识,下文还将进一步论述。其实,通史和断代史并行于谢绝人事,刻苦力学30年,“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世,各有所长,郑樵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而已,仅仅反映了[1]家,必借留读尽乃去”,“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虫他本人对历史记述方式的一种认识。[2]鱼、草木以及音韵等学无不究通,
3、皆有论著”,而且成就(二)介绍《通志》的体例、内容,尤其是“二十略”,强调为不俗,但这些著作大都亡佚,现保存下来的著作主要有《夹学须成“一家之言”,须有“自得之学”漈遗稿》三卷,《尔雅注》三卷,《诗妄辩》以及《通志》二百在“总序”中,郑樵在阐释了“会通”的涵义并对通史和卷。其中《通志·总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郑樵的史书编纂断代史指陈优劣后,又较为具体地介绍了《通志》的内容,思想。着墨最深的是“二十略”。郑樵自言天文、地理、器服、乐、一《通志·总序》的内容简介艺文、灾祥、氏族、六书、七音、谥、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通志·总序》是郑樵《通志》的序言。在这篇序
4、言中,木“凡十五略,出臣胸臆,不涉汉、唐诸儒议论”,而且“汉、[3]5郑樵对前代史书作出评价的同时阐释了自己的史书编纂思唐诸儒所不得而闻也”。这些言词不免有夸大不实之想。今读这篇序言,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处,因为前六略是对前史的继承和发展,后九略则为其自(一)提出“会通”学说,并以“会通”为原则对通史和断代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郑樵“平生之精力,全书之菁史体例加以评议华,惟在二十略而已”;称《通志》“至今资为考镜,与杜佑、在中国史学史发展的过程中,郑樵是第一个提出“会马端临书并称三通,亦有以焉”,较为平实地评价了《通志》通”思想的人。在《通
5、志·总序》的开篇,他就说“百川异及“二十略”的价值。趣,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在“总序”中,郑樵尤其强调“自得之学”。他说,“学识[3]1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他认为孔子超诣,本乎心识,如人入海,一人一深”,“著书者,虽采前人[3]1[3]11的《春秋》“贯二帝三王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司之书,必成一家之言”。自叙写《昆虫草木略》时,常“与马迁的《史记》“能上稽仲尼之意”,而“不幸班固非其人,遂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3]2失会通之旨”,“自班固断代为史,无复相因之义,虽有情性
6、”,“已得鸟兽草木之真,然后传《诗》,已得诗人之兴,[3]3[3]1981-1982仲尼之圣,亦莫知其损益,会通之道,自此失矣”。至此,然后释《尔雅》”,纠正了很多《尔雅》的错误;在读郑樵提出的“会通”涵义已明了,那就是要求史家在修史时《步天歌》时,“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满天星斗,能注意到史实的上下联系和贯通。郑樵之所以推崇《史尽在胸中矣”,然后写“天文略”。郑樵的实学精神对后世记》,是因为他认为《史记》是通史,深得“会通”之旨,历史影响深远。史实前后贯通,可以明白因革损益的轨迹;而《汉书》断代二《通志·总序》中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3]2为史,使
7、“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失掉“会通”的精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在史书编纂方面有很[收稿日期]2011-04-15.[作者简介]康桂英(1975—)女,山西大同人,安徽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史学史。·56·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20期多独到的见解,从《通志·总序》可以窥见其一斑。史文献学的多个领域,后世学者把《通志》列为“三通”之(一)主张通史,反对断代为史一,续作不断。历史如滔滔江河,绵延不绝。如何把这滔滔江河、绵延(三)主张史书只记载史实,不需评价不绝的历史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历来仁者见仁,智者中国古代史家在详述
8、历史发展的过程时,也很重视表见智。刘知几倾向于断代史,认为《汉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