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34754
大小:535.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5
《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协调发展时空评价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07总第447期商业研究CoMMERClAL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2014)07—0106—07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协调发展时空评价研究师帅,宋宝梅,张鑫琦。,张磊(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150030;3.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22;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哈尔滨150080)摘要: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
2、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农业;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农业是
3、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农业源碳进行了评价。Clarke、A.M.(2013)通过生命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例约为周期评估法对爱尔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经济效14.9%;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应进行研究。曾大林(2013)选用农业碳排放模排放总量的17%(董红敏等,2008)。到2050年型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各省区低碳农业发展存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中国粮食净产量减少13%(朴的问题。张俊飚(2013)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世龙,2010)。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还会直接影响性评价
4、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到农业生态系统等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及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社会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AliaGolub(2009)指出森现有研究为本文撰写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已林固碳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战略,农业碳有文献对低碳经济下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减排主要来自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减少,其农业碳排放评估、碳减排技术及对策方面,鲜有学次为水稻的甲烷排放和化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者从低碳经济视
5、角对区域农业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少。Ngwira、AmosRobert(2013)指出土壤肥力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能够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增长、降是限制非洲农业的一个主要因素。Kome、C.E.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时间和空间Andrews(2013)运用碳管理评估工具对土壤有机维度对区域农业协调发展评价能够反映农业协调收稿日期:2014—03—25作者简介:师帅(1982一),女,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与碳金融;宋宝梅(1971一),本文通讯作
6、者,女,吉林安图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4030。总第447期师帅: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协调发展时空评价研究·107·发展的时序特点与区域分异规律。因此,本文在借平上缩小农民与其他产业从业者的差距,又避免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下区域各区域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盲目追求政绩、产量和农业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将农业碳吸附与碳排经济利益而采用高碳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导致区放能力指标融入区域农业经济与生态环
7、境保护协域农业透支性生产,不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调发展研究,从低碳经济角度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神经网络方法,从经济与(三)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社会协调及资源与环境协调两方面系统地对低碳经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从整体上表现济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t,-J~特征进行评价研究。为各区域农业的优势互补、互促共荣和全面发展差距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经济与社会协调、资一、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源与环境协调。(一)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农业发展的经济协调是低碳经济下
8、区域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是在低碳经济农业协调发展的前提,社会协调是低碳经济下区理念下,对农业统筹规划、全面协调,解决农业发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一方面要在发展低展中的区域问题。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协调区碳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农域农业布局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利益间的关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满足其生产与生活需要;系,建立农业功能明确、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分另一方面要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家提出工和协作体系,最终实现农业低能耗、低污染、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