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14924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6
《让《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更加精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植根于儿童生活;其次,它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次,它搭建了心灵沟通的平台;最后,它倡导人性化的道德。构建和谐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和道德情感;让心灵燃烧的火花在心灵间碰撞;让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围绕学生心间。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关键词:课堂;生活;和谐;精彩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
2、32-0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儿童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让品社课堂教学更精彩。一、品社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品德课程首先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
3、生活成为指引儿童进取的一种基本趋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笔者认为,回归儿童生活,就是将儿童在生活中与朋友,与同学,与自己亲人等发生的事,作为学习课程的一种资源。儿童在接受的过程中,将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与自己相应课程进行参照、对比、融合,形成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我们的课程本身就是儿童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和研究、一起感受美好与向往,他们用相通的语言密码谈论他们喜欢的事情,这些人和事是儿童不曾感到有心理距离的,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现
4、在自己与他人面前,其中有他们的烦恼和喜悦,有他们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去除了真正的距离,那么课程和教材本身自然增添了许多亲和力、感染力,其兴趣也油然而生。二、它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将儿童生活融入到课堂中,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支持与满足。因此,我们要建构一种轻松、愉悦、有意义的课堂生活。1、从感性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品德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实践、模仿、竞赛等等,在这种感性活动中儿
5、童的身体、感官及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为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品德课程中有许多知识要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并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作业,可使儿童从某种程度上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获得快乐和喜悦。在我教学的《面对突发事件》一课,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材料的作业,这项作业我们是分两次做完。第一次我给学生先布置了搜集生生活中都有哪些突发事件;第二次让学生说说自己面对或发生的突发事件。学生乐于完成这样灵活机动的作业,因此第
6、二天他们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中展示,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补充,才有最后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对于他们来说,这样一份作业的完成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对他们是一种满足,是一种积极,也是获得成就感的一种途径;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学会了发现和体验。三、为师生、家长搭建了心灵沟通的平台1、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进行沟通的平台当今教育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需要搭建一个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平台,让我们的情感产生共鸣。记得在教学《感受生命的美丽》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
7、会到母亲艰辛与不易,我特意提前组织了“书包负重”这项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负重数十斤重的书包在自己的肉体上是何等劳累。尤其是课堂上我还设计了“给妈妈的一封信”及“给孩子的一封信”这个环节,当母亲和孩子都沉浸在“珍贵”的信件中时,他们都被对方真挚的文字所感动,留下透露着真情的泪花。正是我根据教学的需要,预设了相应的活动和教学情境,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使家长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他们感性的心弦。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平台新的品德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
8、形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趋势。它既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学习合作,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换,看到集体的力量,这样的学习生活充满快乐感和幸福感。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儿童生活,为孩子们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来活跃我们的课堂,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