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

ID:55440205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_第2页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_第3页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数学教学中的联想教学法初探   “没有大胆的联想和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联想和猜测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和猜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命题的发现、性质的得出、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由学生通过数学联想和猜测而得到。其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联想和猜测——检验证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1、转变传统的观念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忽视联想思维的倾向,认为数学是有严密性,培养的是逻辑能力,不能把非逻辑的思维引入课堂,教给学生。在

2、这种观念下,学生的联想天性就得不到发展,我认为联想意识、联想天性是从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联想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它的训练对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兴趣依赖于传授知识的情境,所以创造良好的情境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除经常向学生介绍联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作用外,对课本中的有关定理、公式和思路方法,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创设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联想、猜测、发现,最后论证。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3、在解题活动中运用联想,培养联想思维能力。波利亚说过:“解题是人类最富有特征的一种智力活动”。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或学生应努力保持解题的欲望,然后,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方法,这往往都离不开联想和猜测。数学解题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但纯粹的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思维受阻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解题方法一筹莫展,思路中断,误入歧途等。此时此刻,应该充分利用直觉、归纳、类比等方法,洞察题目中已知与未知中的连结点,作出联想、猜测,然后论证。  二、如何进行联想。  1、归纳联想

4、。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可以反映共性。因此,对某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或特殊事物的属性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去联想猜测该事物所共同具有的属性。  例如,在讲授“幂的乘方”运算时,可以这样提出问题:①根据幂的意义,52是什么意思?a3呢?(由52表示两个5相乘,联想到a3表示3个a相乘)。②(52)又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由a3表示3个a相乘联想到(52)表示3个52相乘)。③观察结果的特征,研究其与原来幂的底数,指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底数不变,两指数相乘。④再举一些例试试,是否仍满足上述结论。⑤联想猜测:这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呢?这样一环扣一环

5、,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将底数由具体的数推广到任意实数a,将指数推广到一般的正整数m和n,得到(am)n=amn,即幂的乘方法则。  2、类比联想。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的其它某种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用这种方式,常可由对象条件的相似去联想、猜测结论的相似;由问题形式的相似去联想、猜测求解方法的相似。  如学习分式时与分数作类比,学生可联想、猜测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学习一元一次不等时与一元一次方程作类比,可联想、猜测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直觉联想。  直觉就是对于一些现象或事物,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

6、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抟或规律的活动。是人脑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的敏锐想象和迅速判断。因此,数学教学中可安排一定的直觉阶段,给学生留下直觉联想的空间,有利于在整体观察和细部观察的结合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作出直觉判断和猜测。  在数学教学中实行联想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联想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应试教育转机的今天,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创见和数学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热情,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